01 Serenata Espanola

00:00
04:34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先恒课堂

先恒课堂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先恒课堂
关注
二胡之韵名曲欣赏 伴奏
451.6万
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协二胡协会副会长、原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教授王永德指导,江苏省民族乐团伴奏,王爱康指挥,蔡超、崔俊演奏。
阳关三叠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46.6万
专辑中汇集中国古代经典十大名曲。古韵经典,脍炙人口的乐曲通过演奏家们的精彩演绎,优美抒情的旋律,让人心旷神怡。
春涧流泉
78.1万
春涧流泉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普拉西多·多明戈《男高音》
普拉西多·多明戈《男高音》
这套专辑是著名的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的精华辑。CD1收录了多明戈演唱的威尔第、普契尼著名歌剧咏叹调;CD2收录了多明戈最擅长演唱的声乐作品;CD3收录了多明戈演唱的多首歌曲。 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1941年出生于马德里,著名的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他的演唱嗓音丰满华丽、坚强有力,胜任从抒情到戏剧型的各类男高音角色。他塑造的奥赛罗、拉达美斯等形象,气概不凡、富于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色彩。他还演唱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小歌,又是位颇得好评的钢琴家和指挥家。 多明戈是当今最受尊敬的艺术家之一,经常被誉为“歌剧之王”、“真正文艺复兴式的音乐家”。多明戈原本是以男中音起家,但音域宽广的他立刻在男高音领域获得非凡的成就。尤其他不凡的表演天分和执著的事业心,使得多明戈能不断尝试新的戏码,从最初的抒情男高音到后来的戏剧男高音及瓦格纳歌剧,甚至跨足指挥领域,全都赢得观众的热爱。多明戈的演唱以抒情性见长,充满情感和戏剧性的征服力,他的舞台感觉好,表演细腻准确,表演上的才能甚至高于演唱的技巧。多明戈的高音不如帕瓦罗蒂漂亮,但他有一种美丽的音色,嗓音宽厚,他演唱带悲剧色彩的男高音尤有魅力。多明戈在歌剧中的表现,除奥赛罗之外,应该是与萨瑟兰合作的《霍夫曼的故事》、与科特鲁巴斯合作的《茶花女》以及和里恰蕾莉合作的《阿伊达》。
5.6万49
拉罗查《蒙波·钢琴作品》
拉罗查《蒙波·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蒙波的钢琴作品,包括:《内心印象》九首、《沉默的音乐》第四册、《歌与舞》四首。 费德里科·蒙波(Federico Mompou,1893年4月16日-1987年6月30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作曲家。他的创作受到印象主义音乐以及埃里克·萨蒂的简约风格影响,十分恬淡安逸,而又带着淡淡的西班牙气质。他不写作大型作品,所作基本上都是钢琴曲、歌曲、吉他曲等小规模作品。由于其独特的风格,蒙波的音乐在20世纪乐坛占有一定的地位,并获得过不少奖项。 蒙波是一个羞涩、说话细声细气和内省的人,这些特点也反映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他从不写作歌剧、协奏曲或交响曲这些大型作品,就连他少数的合唱作品也尽可能的短小精悍。他的作品以艺术歌曲、钢琴小品及吉他小品为主。他的音乐充满了他所钟爱的加泰罗尼亚色彩和印象,风格以精简和优雅为主。其创作还可见萨蒂“简约风格”的影响,省略了调号及小节线,偶尔还会插入傻里傻气的评论,自称为“原始派”。他年轻的时候曾在一家钟铃厂工作,因此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均可见模仿钟声的片断。 蒙波的音乐有淡淡的西班牙风味,有一丝清凉,有一丝安逸和寂静。其旋律并不复杂,可似乎隐藏着无限深邃的东西。聆听蒙波的音乐,或多或少都需要细心的把握和审慎的态度。其钢琴代表作有:《十二首歌与舞》、《肖邦主题变奏曲》、《内心印象》、《儿童场景》等。和罗德里戈等人时代大致相同,蒙波的吉他作品也是相当有名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康波斯特拉娜组曲》。其声乐作品最著名的有六套《儿歌集》、《田园》等。
4.8万15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这张专辑是意大利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都灵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 卡罗·马里亚·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1914年5月9日-2005年6月14日)意大利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朱里尼的指挥风格优美而华贵,注重细部的体现,又不失完整性。强劲处有如排山倒海,细婉时又好似潺溪回环,幽韵谐婉,让人感到情真意蕴,贴切自然;由此,得到了“一位有着贵族气质的杰出指挥家”的美誉——他以追求高雅的气质、细腻的旋律线条刻划和严谨的结构勾勒为特色;他指挥的管弦乐大都呈现出很高贵的表情,而对歌剧的处理可能更优于管弦乐。 唱片中最早的录音是1956年录制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比才的作品。爱乐乐团的情绪显得非常高昂,节奏富于变化,音色温暖而充满活力。两首曲子都是在金斯威音乐厅里录制的。另一首由爱乐乐团录制的曲目是马勒改编的舒曼《第3交响曲》,录音时间是1958年。同样,那种清澈、温暖的音色,也正是那时乐团录音的典型音色。在Abbey路录音室的那些录音,还要优于在金斯威音乐厅的录音。 《坦克雷迪序曲》录制于1964年。这些录音在很长时间都是作为EMI录音室里罗西尼序曲集的一部分。如果你聆听了这个录音,你就会感觉这就是所需要的那种诠释,并且富于朱里尼歌剧风格的特质。从过去从未发行过的录音角度来看,这是这个系列录音中最优秀的之一。因此,我们能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指挥家的艺术思想,而不是重复听一些过去已经发行的录音。 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7交响曲》是典型的大西洋彼岸的风格:宏大有力的铜管加上朱里尼在慢板乐章中一些自然活泼的诠释,但确实把舞曲中的精髓带给了听众。
2.5万2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