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 横笛协奏曲1号(莫扎特)

00:00
03:10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田龙

田龙

昭华民族音乐、箫园主编
关注
世界名曲100首
1016.5万
这些乐曲有的拥有动人心弦的旋律,有的影响着音乐的走向,还有的则表现出作曲家独特的人格,当然也有这三者都具备的乐曲。无论如何它们都经历了时间的检验。这些乐曲具有的广泛性,以至于在你不经意间就已经听过,但是当你细细品味这些旋律时你会发现另外一个世界。近百年来因为历史的进步,音乐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一笛擫百曲 著名笛子演奏家王建平昆笛精选
44.9万
王建平,国家一级演奏员;原北方昆曲剧院音乐总监、首席笛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客席教授。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圣-桑·三部著名的协奏曲
圣-桑·三部著名的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圣-桑的三部协奏曲。 《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品33,由大提琴家马友友与马泽尔指挥的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马友友对作品风格把握准确,充满了热情、冲动,但极有章法。细节处理别致、优雅。音乐的整体气氛热烈、奔放,马泽尔的指挥很好地烘托了这种氛围。马友友的演奏,技巧完美、运弓手法细腻、对比强烈、情感表达真挚而朴素、富有想象力。法国国家交响乐团与马友友配合完美统一,录音音色华丽、音场宏大、富有气势、层次感强,效果完美。 《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22,由Cecile Licad与普列文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此曲作于1868年。是圣-桑最经典之作,作品广泛运用民歌音调,音乐主题短小精炼、旋律丰富新颖、结构布局统一、并采用古典的和声,丰富的织体、欢快的舞曲节奏,使音乐通俗易懂,充满了机智诙谐的情趣,反映作曲家早期创作技巧和风格。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托马斯指挥的爱乐管弦乐团演奏。小提琴的演奏诗意、悠闲,但是似乎激情不足,含蓄的情感表达盖过了圣-桑作品中该有的锋芒毕露。此曲作于1880年,以其优美的旋律、严密的结构、高难度的技巧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最为出名。圣-桑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介绍是“两山夹一湖”,一、三乐章是激情的高山,二乐章是平静的湖泊。第二乐章非常优美,如歌的旋律宁静祥和。
2.1万9
茱莉亚·菲雪儿《俄罗斯小提琴协奏曲》
茱莉亚·菲雪儿《俄罗斯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菲雪儿与克雷兹伯格指挥的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合作,演奏三部俄罗斯作曲家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包括哈恰图良、普罗科菲耶夫、格拉祖诺夫的作品。 哈恰图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940年夏季,由传统的快-慢-快三个乐章构成,首尾两个乐章的基调是朝气蓬勃、快乐欢腾的,并贯穿着舞曲节奏。中间的慢板乐章抒情、沉思的、富有诗意,辉煌的提琴技巧与作品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生机勃勃,十分感人。 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9,构思始于1915年初,此曲可以归入青年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成就之列。作为一个革新者,他在这首作品中进行着很多大胆的尝试,首先,这里的乐章排列就很不一般:它不是通常的快—慢—快结构,其中的第一和第三乐章以温柔如歌的主题占优势,而当中的第二乐章不用传统的慢板,反而是快速度的逗弄和怪涎式的诙谐曲。还有,为了体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对比的事物,例如,青年人的美丽幻想和对大自然的崇高、静观以同尖锐的怪诞形象相对置,作者悉心研究小提琴演奏的各种可能性,采用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和异乎寻常的技巧性效果,从抒情宽广的咏唱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快速乐句和拨奏与用弓拉奏的复杂变换,从滑音到极度清晰(Marcato),从靠近琴马的特殊奏法(Ponticello)到清澈的泛音,所有这些引人入胜和富有诗意的技巧同清新的色彩效果的结合,使整个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 格拉祖诺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82,作于1904年。此曲明显体现出作者后期创作的一些特征,它力求加深抒情的表达,开拓情绪饱满的旋律,同时也要求具备古典式的明晰风格。作者以高超的专业作曲手法加以处理,全曲结构严谨、形式洗练,旋律音调接近俄罗斯民歌。
2.9万9
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海景”》
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海景”》
这张专辑是著名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演奏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杜普雷版《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堪称埃尔加最完美演绎版本。天才大提琴家杜普雷逝世三个月后,在专场纪念音乐会上,祖宾·梅塔指挥到一半就泪如雨下,无法继续。为纪念杜普蕾,祖宾·梅塔宣布他以后不再指挥埃尔加:“不堪回首的第一主题又在我耳边响起,那是杜普蕾拉给自己的宿命之歌。 这支曲子据说是埃尔加献给去世的妻子的,也是作曲家毕一生之力创作的最后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爱尔加献给妻子的安魂曲和自己的“天鹅之歌”。整支曲子情感起伏很大,真挚,同时又充满哲思,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很难掌握,因此演来难度颇大。杜普蕾用尽了一生的才华,演绎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支曲子的很多版本,卡萨尔斯的版本,琴声质朴,文化底蕴深厚,但却有些暮气,罗斯特洛波维奇的录音, 压抑又充满激情,但却极富夸张,马友友的版本,抒情,优美,但却有些贵族气,不是特别投入(尽管他目前使用的是杜普蕾的那把琴),只有杜普蕾是全身心投入,甚至有些奋不顾身,既充满朝气,又不是女性的细腻表情,但并不是没有节制的放纵自己情感,显得颇有大度。实际上听她的演奏,那些所有的技巧、音色,音准等在其巨大感染力面前,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提琴质感非常好,音色超卓,泛音很美,再加上巴比罗利的坚强有力,富有激情的烘托,使整个音场宽广宏大。在慢板乐章中与杜普蕾一唱一和,互诉衷肠,极具感染力。另外这张唱片中还有英国著名歌唱家贝克(BAKER)演唱的“海景”(sea picture),同样是精彩万分的演绎。
3.1万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