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
1.3万

格列佛游记

乔纳桑·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一个贫困家 庭,由叔父抚养成人。英国18世纪的讽刺文学作家,也是散文家。1726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受到读者喜爱。出版几个多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在中国是初中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节目(39)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唯一悦耳

唯一悦耳

喜欢把书读给您听,竭尽可能的悦耳!
关注
简爱|完整版
1.3万
英国经典文学小说
格列佛游记
1.3万
乔纳桑·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一个贫困家 庭,由叔父抚养成人。英国18世纪的讽刺文学作家,也是散文家。1726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受到读者喜爱。出版几个多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在中国是初中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起源:万物大历史
起源:万物大历史
人类的终**追问中,起源总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 世界上有100多种起源故事,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和宗教传统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圣经·创世记》上说万事万物是上帝创造的,中国的传世神话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古希腊神话中原始宇宙起始于大地女神盖亚等**早的神灵,印度神话里说众生之父梵天创造了宇宙万物,古埃及的起源故事开始于原始海洋神努恩,等等。 这些起源故事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当时的人们寻找一种对世界的整体性的解释。 与古代不同的是,今天的人们不再求助于传世神话,对世界提出整体性的解释,是科学家们在做的事,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都为我们认知世界做出了颠覆性的贡献,但是我们至今没有一个基于现代科学的、长时段的、完整的现代版起源故事。 《起源:万物大历史》就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在人类积累的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历史学等等的集体知识的基础上,为全球70亿人,重新编织现代的科学起源故事。 《起源:万物大历史》回归哲学-科学的传统,融通各个学科的新知识,讲述从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从生命起源到人类未来的138亿年的万物历史,不仅浓缩呈现了近百年来现代科学的成果,也开创性地提出宇宙开端、恒星诞生、恒星死亡生成新元素、太阳系形成、地球出现生命、智人问世、农耕时代、人类世来临等8个关键节点,以及“集体知识”“金凤花条件”“复杂性理论”“能量”“信息”“时间”等6个重要概念,更有人类历史是由集体知识推动的、宇宙的故事就是关于能量的故事、信息让我们面对复杂性并顺应能量的洪流跨越下一个节点等诸多创见。 追问起源大问题的**是少数智者,但《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写给大多数人看的,本书为全世界的读者编织了一个共同的宇宙演化而来的科学故事,虽然简洁,但对我们“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带来挑战。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奉为圭臬,但本书会让我们刷新认知,这句话应该改为:“万物是理解人类的尺度”。
34692
习惯的力量(新版)
习惯的力量(新版)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都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在过去的20年里,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市场营销人员通过研究不仅发现了习惯的运作机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改变习惯的方法。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做出的选择,是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也仍然经常甚至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习惯形成后,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或者意识到其他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就会自然而然地启动。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并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就会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习惯强而有力,却也能刻意培养;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本书作者综合了近20年科学家与商业对于“习惯学”的研究,包括数百篇学术研究、300多位科学家与企业管理者的访谈,以及数十家企业的实践研究成果,分三个部分探讨了个人的习惯、成功组织的习惯以及社会群体的习惯,作者都希格认为,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还是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焕然一新。
146025
极限创新
极限创新
《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MIT Technology Review35,简称TR35)是科技领域影响较大的青年人才榜。 自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评选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涵盖领域包括生物医疗、智能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领域。这份世界性榜单旨在寻找从事创新科技研发、科技应用和商业发展的青年人才,给予这些青年创新者足够关注,激励他们在专业领域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榜单的目标是评选出被认为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全球范围内极有才华且极富创新精神的35位年轻技术研究创新者或企业家,所挖掘的新人及其项目都极富创新性,不少人后来都成为风云人物,包括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雅虎创始人杨致远、Linux之父林纳斯·托瓦兹、伊利诺伊大学的材料科学家约翰·罗杰斯、苹果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iRobot公司的共同创始人海伦·格莱纳,以及PayPal创始人马克斯·列夫琴等,每个获奖者都在各自的领域中获得了不俗的成就,他们代表了商业与科技的创新精神。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一直关注的是技术、突破、惊喜,以及那些可能改变我们生活的意外发现。每年评选全球35位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青年,就是提醒我们,在所有那些创新背后是一群有梦想也有忧虑和野心的年轻人。有时他们纠结于不知道要寻找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本书从多年评出的榜单人物中筛选出较具代表性的全球青年科技创新者并挖掘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让读者能看到TR35人物中所代表的科技与商业创新,不止是诠释他们创新的成果、背景,更能全方位梳理全球科技及商业的变化。希望对这43位科技创新者的描述,能让人感受技术的研究范畴有多广阔,以及未来有可能发生什么!"
47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