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汤普森 简易钢琴教程1(音频教学版)
2.1万

约翰·汤普森 简易钢琴教程1(音频教学版)

这套教程主要针对学龄前的孩子或初学者们,对于习琴者来说,学习这套教材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其中第一册的特点以识谱为主,介绍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及弹奏方法,并且有活泼的谱面和生动的标题,让学习者在弹奏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愉快的弹奏。难度循序渐进,每一课都有一个新的课题,还有可爱的卡通人物提醒我们新的内容要学习啦!
节目(73)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入驻蜻蜓FM官方账号。
关注
世纪颂歌—民乐演奏红色经典歌曲精选
28.0万
专辑收入了《爱我中华》《我的祖国》《怀念战友》《红梅赞》等耳熟能详的红色主旋律,《太湖美》《人说山西好风光》《父老乡亲》《海上丝绸之路》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各族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经典歌曲,此专辑的出版、发布力图将百年间流淌的歌声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形式再度演绎,重温经典红色歌曲,回顾党的光辉征程,表达出对中国共产党深情的拥护和坚定的信任,将爱我中华的心声传遍大江南北。
孩子们的音乐之旅——走走跳跳
5696
《走走跳跳》选择莫扎特、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巴赫、约翰·施特劳斯等著名作曲家的儿童音乐作品,均为外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跟随音频内容,孩子们将听到:神奇的士兵是如何在大街上巡逻的;欧洲的宫廷里大家都喜欢用怎样的舞蹈跳舞;戏剧故事《雅典的废墟》讲的是谁的故事;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会听什么歌曲等等。
约翰·汤普森 简易钢琴教程8(音频教学版)
1122
第八册的内容难度在第七册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旨在让学生在技术上达到娴熟流畅的同时,在音乐风格上也有新的掌握。 本册教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些乐谱给教师,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自行选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巴克豪斯《1966年萨尔兹堡音乐节录音》
巴克豪斯《1966年萨尔兹堡音乐节录音》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巴克豪斯1966年7月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的现场录音。曲目包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选曲、莫扎特两部《钢琴奏鸣曲》、贝多芬两部《钢琴奏鸣曲》。 萨尔兹堡音乐节是纪念天才作曲家莫扎特,每年夏季在他的出生地举行的盛会。从1877年首届莫扎特音乐节算起,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不少著名指挥家如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托斯卡尼尼、福特文格勒、伯姆和卡拉扬等人都曾在音乐节上执棒。1960年新的音乐节大厅建成开放,它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舞台。除了歌剧,音乐节还包括管弦乐音乐会、室内乐音乐会和独奏、独唱音乐会。理查·施特劳斯、奥尔夫等著名现代作曲家的新作,都曾在音乐节上首演。由于有众多演艺名家竞相前往献艺,因此,萨尔兹堡音乐节成为当今最激动人心的音乐节。 威廉·巴克豪斯1953年开始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上演出。这张专辑收录的是他1966年7月30日在该音乐节的一场音乐会实况。曲目有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两部前奏曲与赋格、莫扎特的两部钢琴奏鸣曲(KV283、KV331),还有贝多芬的第23、32钢琴奏鸣曲。当时巴克豪斯已是82岁的耄耋之年,从整体看,他已蜕尽往日“狮王”的威风,变得超然淡泊。 在这张专辑里,尽管我们无法再欣赏到他那重锤般的琴声,惊天地泣鬼神的皇者气派,但却能领略到他遍尝人生滋味的智者风采。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两部前奏曲与赋格,在巴克豪斯的指下铺陈得错落有致、缜密精巧,梳理清晰的声部和精准的速度无不闪烁出理性的光辉。这份火候没有数十年功力而只靠手指头的灵敏,是难以达到的。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大都在明快中略带忧郁,就像远方飘着一丝乌云的睛朗天空。《第11钢琴奏鸣曲》KV331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更因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而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巴克豪斯在迪卡的录音以干净利落的指法,带给听众清澈澄明的体验,而在这个现场演奏中,他却降低弹奏中的颗粒性,突出乐句间的圆滑连接,使音乐更纯净。当然就像辛弃疾的那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对天气的赞美,还是对人生的感悟,就只好由各人自己去品味了。
701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毛里奇奥·波利尼》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毛里奇奥·波利尼》
这张专辑收录了毛里奇奥·波利尼的演奏录音,包括舒曼、李斯特、肖邦、舒伯特、韦伯恩、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独奏作品。 毛里奇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1942年1月5日-)意大利著名钢琴家。波利尼演奏曲目广泛而多样,演奏风格清晰明快,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和深厚的音乐涵养。从巴洛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直到近现代作品均有涉猎,演奏的贝多芬、肖邦、李斯特、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贝尔格、曼佐尼等作曲家的作品都深受好评。 波利尼1942年出生于米兰,早期在卡罗·隆那提门下习琴,在九岁就举行独奏会。后来他在米兰音乐学院向卡罗.维杜索学习,在1959年即在赛雷诺获得艾托瑞.波卓里钢琴大赛的首奖,次年在华沙的肖邦大赛里也是第一名,得到当时评审阿图.鲁宾斯坦的青睐,但后来他并没立刻发展出事业之高峰,他一度中断似锦的职业演奏生涯,追随阿图罗·班乃迪提·米凯兰杰利,以使自己的演奏完美无暇,自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在一些音乐大城举行独奏会,与最顶尖的指挥与乐团合作,一直受到听众和评论家狂热地肯定,而且录制了一些叫好又叫座的唱片。 波利尼被视为一位具有高度智慧的钢琴家,往现代乐派的曲目(例如布列兹、史托克豪森、贝里诺)所做的努力与从事社会政治运动一样多。作为一位钢琴家,在他的钢琴生涯里曾做出几次大胆的改变,在录音室里有着技巧完美至上的录音,现场演出则弥漫着音乐的冲劲,和高风险性的表演。他的演奏曲目,从葛苏阿到诺诺,都是无可取代的,如百科全书般的广度所向匹靡。
12324
法佐·赛依《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1)
法佐·赛依《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1)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法佐·赛依,演奏莫扎特的两部钢琴奏鸣曲。 《A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K331,作于1781-1783年。第一乐章,优雅的行板,A大调,主题与变奏。主题由2部分组成,第一变奏是以右手的16分音符动态为中心;第二变奏在左手三连音符伴奏下奏优美的旋律;第三变奏转为小调,16分音符的起伏;第四变奏再回到A大调,右手伴奏左手交互于高音部与低音部;第五变奏转为慢板,右手出现 32分音符动态;最后的第六变奏是快板。第二乐章,小步舞曲,A大调。以强有力的齐奏开始的小步舞曲主部有48小节,中间部为D大调,左右手交替。第三乐章,土耳其风格的小快板,a小调。主题表现与反复后,立即随独特的伴奏奏A大调插入句,接着继续一段由3部分构成的16分音符音群,以A大调插句再现而结束。再回到a小调,主题反复后转为A大调,奏插句音型变奏而进入尾奏,在插句所使用过的独特伴奏下,以新的音型收束。 《a小调第九钢琴奏鸣曲》K310,作1778年。第一乐章,庄严肃穆的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先表现第一主题,经过这一主题音型所构成的经过部后,以关系大调C大调奏第二主题,以第一主题节奏所构成的小结尾结束呈示部。发展部第一主题节奏随转调和强弱变化,表现得多姿多彩,后半段用上了第二主题后半部的音型。再现部以原型再现。第二乐章,富表情的如歌的行板,F大调,奏鸣曲式。在第一主题之后,夹着经过句,出现属调的C大调第二主题,这一主题有细密的同音反复和颤音。发展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后半段近似幻想曲,再现部第二主题回归于主调。第三乐章,急板,a小调,回旋曲式。回旋曲主题呈示,继续一段这主题所构成的音群不久,使以e小调奏出主题的高音和低音部成为副主题。然后回旋主题第二次出现,A大调而引出插句,回到a小调,第三次出现回旋主题,副主题亦以主调再现,通向尾声。
5506
舒里希特《1949-1956录音集》
舒里希特《1949-1956录音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1949-1956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第一、二、五交响曲》、门德尔松四部序曲、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舒曼《第二、三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门德尔松的序曲中有一种清新的活力和细腻。舒里希特对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了十一次后,约翰·库尔肖才终于完成了录音。这里舒里希特没有表现出怪异的速度,相反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表达出了一种优雅的抒情风格。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声响非常饱满,没有损害音乐和谐的构架,的确值得珍藏。 卡尔·舒里希特(Carl Schuricht,1880.7.3-1967.1.7)德国指挥家。舒里希特之所以被人们看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挥大师,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是最有说服力的筹码。在众多德奥指挥家中,他是个性突出的代表人物,其指挥风格尊重和继承传统,但却不死板地拘泥于传统。人们欣赏他的指挥,既能感觉到风格质朴,格调高雅的意境,又能体会到温暖亲切,自由流畅的特点。他能够赋予管弦乐团以庄重、神圣般的魄力,同时又能够带给它活泼、诙谐的情调。 舒里希特是一位沉稳、雅致的指挥大师,他在舞台上从不以大动作取胜,更没有音乐之外的嘘头。然而他指挥的音乐的内在张力却十分饱满,把握音乐层次变化的分寸感更是无懈可击。他本人富有贵族式的绅士气质,故在演释作品时,常常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给音乐带来富有韵味的情调。 舒里希特为人低调,总是避开那些以他的才华应得的声誉。这些都反映在他的音乐中。他是那种以服务于指挥台前的音乐为宗旨,强调忠实于原作的完整性。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的夸张,没有追求表面的光辉,最重要的是不会在音乐中加入任何个人的色彩。这种做法远远不是毫无趣味的音乐表达方式 舒里希特是德国指挥学派中真正的元老指挥家,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指挥艺术中的光荣前辈。他一生功名卓著、德高望重,是指挥艺术中伟大人物的杰出代表。
2.0万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