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放过自己的时候
6.6万

当我放过自己的时候

向过往那个执于欲念的自己告别,然后,你会感受到,放过自己后的自在。

据说人生有个魔咒:认为自己的不幸都是别人造成的,

那便会更不幸。

粗略分两块来解读:

1、你想要的生活与现状的差距。

2、你的内心是否自由喜乐。

选择怎样的爱人,

多么努力地工作,

是否要坚持理想,

冒险还是顺从——这些你都可以选择。

如果免不了深夜痛哭,

希望你能明白你所后悔至极的事几乎都是自己的选择。

当你独自熬过黑夜,

希望你获取改变自己的力量,

而不是拼命钻牛角尖,

咒恨全世界对不起你。

这本书,想帮你,

向过往那个执于欲念的自己告别,

然后,你便会感受到,放过自己后的自在。

节目(86)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等风来也等你

等风来也等你

一个朗诵主播,可以给大家读名著,读小说,读情感类文章,也可以读励志短文,只要是你想听的,我都可以给你们读。
关注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11.3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孩子的家长更是关心孩子的成长。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如何去设计、创造未来的成长之路,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决定权掌握在孩子的父母手中,正如一句名言说的那样:“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里,不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人类的未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正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父母学习借鉴,也是当前我们家庭素质教育的最好参考。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名人
24
走进名人,了解名人,从来都是青少年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本专辑选取外国古今名人近百位,分“政治领袖”、“哲匠宗师”、“科技英杰”、“文学名家”、“艺术大师”、“经商奇才”、“英雄偶像”七大类,均以类相从,按出生年代先后排列。入选名人,没人设置一传,以密集信息的方式加以介绍,以期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用的信息。 愿本专辑能成为听众朋友们了解名人、走进名人的良朋益友。
微型小说经典《面具》戴希
6.2万
尽管人们可以对“微型小说”这一名称提出不同的意见,微型小说的存在却是一个事实。 是一种机智,一种敏感,一种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个瞬间、某个侧面的忽然抓住,抓住了就表现出来的本领。 因而,它是一种眼光,一种艺术神经。一种一眼望到底的穿透力,一种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的叙述能力。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筱晴书苑细说《活法》
筱晴书苑细说《活法》
稻盛和夫先生1932年出生与日本的鹿儿岛。毕业与鹿儿岛大学的工学部。1959年创办了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了KDDI。两家企业都进入了世界500强。2010年出任日航会长,一年时间让濒临破产的日航扭亏为盈。在大多数人看来,做到这些,已经算是非常成功的人士。但是我认为稻盛和夫先生更大的成就不在他的经营上,而是在他的哲学理论上。其实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理论更多的源于中国的古圣先贤。抛开国度层面的狭义思维,体现出了人类的优秀的文化思想。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共同聊一聊这本《活法》,每天十几分钟的时间,咱们简单聊一聊。 我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18年的时候在湖南出差,湖南一名很有名的企业家送给我的,薄薄的一本,我大概翻了一下200多页,当时用了1天的时间给读完了,读完一遍后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开始细读,品味。一本好书并不是有多少字,而是里面思想非常吸引人,能够值得让读者细品,比如《道德经》,字数很少,可读懂的人更少。好书常常里面的道理非常简单,可真要是执行起来,并长久的坚持下去可并不容易。 对于这么一本书呢。我就有一种冲动,把自己理解的内容能够和朋友们做一些的分享,甚至讨论。如果这个过程当中能帮到您,那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如果您能够有一些新的想法,也欢迎您能够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9万12
庄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
庄子发现人类的机心算计是导致虚伪和争斗的根源,要求返归素朴。要人类“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所谓“人之天”就是人类因认识能力而产生的贪欲。所谓“天之天”就是人顺应生理需求,自足自乐而无贪婪的状态,就像鼹鼠喝水,喝饱则已,而无心拥有广袤的黄河之水。庄子希望人类因任自然、安于现状,反对智巧和尚贤,因为他看到了任何良好的制度或学说都会被一些自私自利之徒转化成谋取私利的工具,这就是“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当然他也知道彻底泯除人类的智巧和争竞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呼吁人们安时处顺、去除机心、不贵难得之货,尽可能降低刺激人们的争胜心和欲望,使人们安心于朴素无华的简朴生活之中。毫无疑问,人们会说这是反科技、反现代化的。但是,我们从后工业化时代应当看到,正是这种无欲无为才能使人们淡出贪欲的漩涡,享受片刻的心灵宁静。近年来,每逢节假日,人们蜂拥到寺庙神像前或者山林之中所祈求的不正是片刻的心灵宁静吗? 本课程将以《庄子》文本为主体,辅之以《史记》、《老子》、《列子》等相关资料,通过对《庄子》中寓言、重言的剖析,以揭示出其卮言的内涵。在讲述过程中,除了对自然、逍遥、养生、无为等概念的整体把握,将关注物化、心死、天钧、天倪等容易误解的概念,以期纠正过去对庄子思想的误解。
15.4万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