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3. Ravel - Piano Concerto for the Left Hand in D major - 3. Tempo primo

00:00
04:34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布列兹《韦伯恩作品全集》
--
这套合辑收录了布列兹指挥的全部韦伯恩作品。韦伯恩是“第二维也纳”中的音色大师,突破并拓展了勋伯格式的序列主义,创作更加倾向于无调性甚至是“无声”,布列兹正是其继承者,在这条先锋之路上越走越远。布列兹对韦伯恩的作品很推崇,对作品中的旋律、和声与对位进行周密思索、分析。布列兹的指挥风格和韦伯恩的作品气质很相配,也继承了一部分韦伯恩的创作理念。这套合辑不仅收入布列兹指挥的管弦乐作品,还有爱默森四重奏、艾马尔、克莱默、齐默尔曼等名家参与录音。布列兹诠释的韦伯恩作品有着清晰的结构,显得极为精致,深含无穷的魅力,这套合辑也是聆听韦伯恩作品的首选。 安东·冯·韦伯恩(Anton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奥地利作曲家,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简洁凝练、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性,成为了近代先锋派音乐发展的标杆。韦伯恩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影响却非常大。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他的音乐来自于心灵深处,以别人无法想像的简洁、浓缩、凝练的音乐特征而著称,在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图蕾克《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羽管键琴版
13
这张专辑是图蕾克演奏巴赫的几部键盘作品,包括《哥德堡变奏曲》、《意大利风格咏叹调和十个变奏》、《前奏曲和赋格》、《意大利协奏曲》。其中最重头的作品是《哥德堡变奏曲》。 图蕾克是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次数最多(录音有7次之多)、时间最久(超过60年)的演奏家。这个录音版本是她1978年3月在纽约录制的,是第三次完整录音,使用羽管键琴演奏,所有重复段落均未省略。 《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为有“两层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作品详细标注了哪个章节用哪层键盘,全部30段变奏不断在第一和第二层键盘之间来回穿梭交替,也就是说:要求演奏要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晰展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线或音乐动机,因此,不管在演奏中如何带入情趣色彩,都应该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巴赫此作在复调结构上清晰的层次与脉落,从这一点上说,图蕾克自然是杰出的,她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清”,神清则余皆清,语速自佳,她抓住了此作的“主脉”,尤如一棵树、“主干”挺直完好,所有的“分叉”自然井然有序,演奏清晰明辨、语速自如、曲伸适度,经纬分明,所有的构架、层次、情趣色彩都在娓娓道来中,没有隐匿、没有怒张,也没有过度的情感渗入,却充溢着智趣与幻想,可以说这是一版回归原作、减降自我表达、却又给听者广阔暇想空间的演奏。
海飞兹《维厄当、圣-桑、萨拉萨蒂作品》
--
这张专辑收录了海飞兹演奏的六部小提琴作品录音,大都是高难度的炫技曲目。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美岛莉、今井信子《莫扎特·交响协奏曲》
美岛莉、今井信子《莫扎特·交响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两部莫扎特的作品:1、由小提琴家美岛莉、中提琴家今井信子与艾森巴赫指挥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交响协奏曲》;2、由小提琴家美岛莉、钢琴家艾森巴赫与其指挥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钢琴、小提琴与管弦乐团协奏曲》。 《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K364,大约在1779年秋天完成于萨尔茨堡。这部作品全面地反映出他过去的成就与未来的风格特点。天才的莫扎特大大地扩充了独奏乐器与乐队形式之间的协调关系。独奏乐器小提琴与中提琴在交响乐中似乎高耸于乐队其他乐器之上,然而它们与整个乐队却是血肉相连。乐队和独奏乐器彼此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平等的伙伴。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第一呈示部的结尾,其中独奏小提琴和中提琴极为自然而和谐地从众多乐器中脱颖而出,或者不如说,独奏正是从众多乐器中“诞生”出来。就乐队本身而言,全奏插部乃是交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独奏演奏经过句时,全乐队的进入在这里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首交响协奏曲中,中提琴作为独奏声部的应用,在那个时代的音乐会中,是非同寻常和令人惊叹的。在18世纪,中提琴还不是广泛应用的独奏乐器。莫扎特打破了传统,跳出了世俗对待中提琴的偏见,以当时独一无二的高水平作曲手法和对乐器本质的了解,绝妙地发挥了中提琴的表现性能。中提琴的独奏声部流畅自如,可以说极为精美。从运用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段和手法这一点来看,在这首乐曲中,中提琴与小提琴声部达到了完全平衡。想必作曲家已预先构想中提琴独奏声部由他本人亲自演奏了。
--
6
旺德《贝多芬·第一、六交响曲》
旺德《贝多芬·第一、六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一、六交响曲》。汪德的指挥架构在流动性的音乐行进上,在稳健中散发处处精妙,音乐不会流于死板或沉闷。旺德忠于贝多芬原谱的指挥特性,这个录音也成为见证他毕生七十年指挥艺术的终极代表作。除了汪德本人的指挥艺术,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录音师在平衡上的拿捏、音色表现的细腻等,都让此录音成为爱乐者不可或缺的经典名盘。 《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21,作于1794至1796年。此曲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音乐元素,幽默通俗又带有舞蹈性。某些部分的旋律激昂,某些部分充满了欢乐的喜剧性,轻松诙谐,展现了舞蹈性的主题。此曲的和声手法、浓重的管弦乐笔法,呈示部结尾处的定音鼓,第三乐章中行进级攀登的曲调、疾快的速度、突然的转调,恶作剧式的休止符,这一切都处处隐伏着未来贝多芬的所有因素。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68,完成于1808年。此曲是贝多芬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
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