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而低回

00:00
01:42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舞林大侠

舞林大侠

宝妈一枚
关注
约翰.汤普森2
633
小汤2
弹儿歌学钢琴
573
让孩子们坐得住的儿童简易钢琴教程
青山不老
96
课文朗诵稿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第65期) 普列特涅夫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第65期) 普列特涅夫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这期介绍的唱片是俄罗斯钢琴家普列特涅夫,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录制的,他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四部作品的录音,这张情感浓烈和感性的莫扎特作品于是闪亮登场。在这位传奇人物的演奏中,莫扎特的奏鸣曲呈现出一种新鲜的色彩。 《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K330,是莫扎特初到巴黎时的第一部作品,此曲依然建立在欢乐的基础上,内容深刻、情感细腻,表现出满怀信心与期待,却又在安静祥和之上,笼罩着丝丝伤感。 第一乐章,中速的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三段曲式。 第三乐章,小快板,奏鸣曲式。 《F大调第十二钢琴奏鸣曲》K332,是莫扎特在1778年巴黎巡演期间完成的。在巴黎期间,由于经历了求职无门、经济窘迫,加上母亲去世等等一系列坎坷,莫扎特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阴暗面,也非常担忧自己的前程。明快、乐观的心境常常夹杂着丝丝隐痛,在含泪的微笑中表达坚强,苦楚的内心渴望光明,这些因素集中体现在了这部奏鸣曲中。作品的三个乐章都以欢快的大调开头,却都包藏着小调深沉的悲伤,而且更加沉郁。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柔板,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 《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K457,是莫扎特到达维也纳后创作的第一部奏鸣曲,完成于1784年,也是莫扎特两部采用小调的钢琴奏鸣曲之一。作品以严肃的情绪展开,像是一个人在惊慌、焦虑地寻找着一个答案,而答案却是未知的。作品的情绪变化极大,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在失望中又蕴含着憧憬和激情,是莫扎特内心世界的一次真实的袒露。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柔板,回旋曲式。 第三乐章,极快的快板,奏鸣曲式。 1778年5月至1779年1月,莫扎特在巴黎旅居,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五部钢琴奏鸣曲,统称为《巴黎奏鸣曲》。其中《A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K331,是最具个性的一部作品,其第一乐章不同寻常地采用了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更是模仿了具有异国情调的土耳其军乐团的巡游音乐。由于第三乐章曲调新颖,节奏明快,气势雄壮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土耳其进行曲》,这也是莫扎特的标志性音乐。莫扎特后来在歌剧《后宫诱逃》中再次使用了这种来自东方的曲调。 第一乐章,主题与变奏,变奏曲式。 第二乐章,小步舞曲,三段曲式。 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小快板,二段曲式。
24981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
20世纪伟大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
这张专辑是乌克兰指挥家伊戈尔·马克维奇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合唱团:贝尔格莱德歌剧院合唱团、北德广播合唱团、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拉慕鲁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新爱乐管弦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西班牙广播电视交响乐团。 伊戈尔·马克维奇(Igor Markevitch,1912-1983)乌克兰指挥家、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受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影响较大,有丰富的节奏和音色。在指挥方面,他特别擅长诠释斯特拉文斯基和柴科夫斯基、柏辽兹的作品。 这张专辑除了第四交响曲的演绎略有争议外,完全可列居最出色的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全集之一,至少能与著名的穆拉文斯基版本相媲美.另一项发现是马凯维奇指挥爱乐管弦乐团的《春之祭》,其粗犷的野性使这一录音成为同一曲目的最优秀版本之一。马凯维奇指挥的柴科夫斯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棒下的伦敦交响乐团完全是像一个俄罗斯乐团在演奏。伦敦交响乐团平时那种温和、醇厚的声音在这里不再出现,有的却是弦乐声部锉磨声般的重音和铜管声部几乎达到极限的音响。《曼弗雷德》交响曲的演奏充满了一种使人着魔的张力,即使在慢乐章中也未中断。这一慢乐章的演绎表达得极其强烈、紧凑,没有任何松懈之处;而末乐章更使人体会到一种野性的释放。 第二张CD中所有曲目的演绎都充满了一种狂热的张力,我发现我得不时地休息,听听别的指挥家的演奏来放松一下自己。马尔凯维奇的演绎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似乎不是将管弦乐队中每件乐器的音色融合在一起,而是使它们对立起来互争高低。如他指挥的《大海》,这是一片永无宁静的狂怒之海,录音时麦克风与乐队很近,故音质有时达到失真的边缘。夏布里埃天真无暇的小曲《西班牙》在马凯维奇的棒下充满火热激情和光辉,虽迷人但有时让人喘不过气来,与西班牙指挥家阿塔乌尔弗·阿根塔微笑般的演绎大相径庭。很难令人相信马凯维奇的《达芙尼与克洛埃》比博尔特从容不迫的版本只短了30秒钟,但速度代表不了什么。在指挥《达芙尼与克洛埃》中的“日出”时,博尔特似乎是在赞叹这一奇观,并在这一美景中迷途不返,而马凯维奇则给人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太阳仿佛是被他一手托起的!这个录音同样既迷人又累人。在这儿,德彪西、拉威尔同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风格之相近再明显不过了。
36761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