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尔斯《未发行录音》

吉列尔斯《未发行录音》

这套5CD合辑是钢琴家吉列尔斯1975-1980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五场独奏会的现场录音。这套合辑制作精美、音质优异,曲目涵盖德奥和现当代作品,全部首次发行,极具收藏价值。吉列尔斯的演奏精彩绝妙,其中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和贝多芬《英雄变奏曲》弹得出神入化,五星推荐。 由法国发烧唱片厂牌芳达门塔(Fondamenta)与法国高端音响品牌帝瓦雷(Devialet)合作,在全欧洲发掘湮没在历史角落里的经典现场录音(即所谓“失落的录音”),以帝瓦雷所擅长的最新数字技术让这些模拟录音重现人间。 钢琴作品的深度、真诚和技巧会给听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毫无疑问,吉列尔斯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的独奏会就属于这一类。帝瓦雷公司与他的孙子基里尔·吉尔斯(Kirill Gilels)密切合作,将这些“失落的录音”带回来。这个系列是对这位于1985年离开我们的古典巨匠的不朽致敬。 ========== 埃米尔·吉列尔斯(Emil Gilels,1916年10月19日-1985年10月14日)前苏联钢琴家。吉列尔斯以高超的演奏技巧震惊世界,他那雄健有力的触键创造出现代俄国新乐派,被称为“钢铁般的触键”。他演奏中表现的旺盛的生命力、坚毅的个性,体现了苏联钢琴学派的筋力,1985年10月14日,吉列尔斯在莫斯科去世。
节目(93)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库普曼《巴赫·第1-4号管弦乐组曲》
66
这张专辑是古乐指挥大师汤·库普曼与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巴赫《第1-4管弦乐组曲》。 巴赫为乐队所作的4首组曲,BWV1066-1069,其实应该叫做序曲。这种序曲以歌剧序曲的范例写成,这类歌剧序曲原为路易十四的宫廷制定步态而作,后来成为流行的一种独立乐队作品。因为它与凡尔赛宫有关,人们把这种序曲看成“太阳神”的权力及华贵的象征,它代表着王室的尊严与权力。 巴赫的这一套组曲表达的是至高无上的神的尊严。巴赫生前其实一定不止只创作了这4首组曲,但因巴赫生前不被重视,所以作品散失极多,目前留下的只有这4首。这4首组曲的创作年代,估计前3首作于他在1723年迁居莱比锡之前不久,第4首则作于他迁居莱比锡之后不久。
李赫特《1993年传奇音乐会》
80
这张专辑收录了钢琴家李赫特在1993年5月30日德国史瓦辛格音乐节的现场演奏录音,由艾森巴赫指挥的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担任协奏。令乐迷们感到无比惊喜的是大师所挑选的演奏曲目:圣-桑《第五钢琴协奏曲》和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而这场重要的实况演出,难得的被官方以高水平、高品质的规格留下录音。 这场传奇演出曾经由日本唱片公司于1997年发行,但据说因版权争议,出版品很快就被回收并停止发行。一直到2010年,这场珍贵的演出记录才得以重见天日。 1993年的这场圣-桑《第五钢琴协奏曲》是李赫特本曲目第二个录音。翻开大师的纪录,除了1952年与康德拉辛在莫斯科的合作外,一直到40年后,李赫特才又留下了这首抒情唯美的钢琴名曲录音。 另一首作品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则是大师生平所留下唯一的录音。这部格什温在1925年所写下的作品,曲中充满了美国当代的华丽风采,美国味十足。尤其是这部作品甚至从未被20世纪的大师们如霍洛维兹、阿劳、巴克豪斯、鲁宾斯坦、吉利尔斯录制发行过。可谓空前绝后,钢琴家李赫特这场1993年的实况录音不仅是经典,而是传奇。 圣-桑《F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103,作于1896年。这是圣-桑给为了庆祝他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生涯50周年纪念音乐会而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此曲有《埃及》的标题。 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作于1925年。此曲被公认为是格什温最优秀的一部作品。音乐学家甚至将它列入历史50部最优秀的作品之中,理由是这部作品表达了当时那个时代的风貌。
斯威特兰诺夫《巴拉基列夫·交响曲、序曲》
72
这张专辑是叶甫根尼·斯威特兰诺夫指挥苏联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米利·巴拉基列夫的两部《交响曲》、《交响诗》及《序曲》。 米利·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1837.1.2-1910.5.29)俄国作曲家。青年时代与爱国主义作曲家格林卡相遇并深受其影响。他本人后来则成为居伊、穆索尔斯基的良师益友。1861~1862年他们的组合中又增加了两位成员,鲍罗丁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形成了“五人团”(即“五人强力集团” )。巴拉基列夫的音乐绚丽多彩且富想像力,采用了很多民间音乐的主题,或许可称之为最具影响力的俄国民族主义的推崇者。 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 又称”五人团”、”新俄罗斯乐派”、”巴拉基列夫小组”。指由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居伊等五位俄罗斯作曲家与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组成的作曲家社团。(所以严格来说应该是六人)形成于1856-1861年。以发扬和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强力集团成员的艺术思想受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影响较大。强力集团继格林卡之后,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 强力集团的作品多取材于俄国的历史、人民生活、民间传说或文学名著,并从民歌中汲取养料,在音乐语言和表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交响诗《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管弦乐曲《西班牙随想曲》;鲍罗廷的歌剧《伊戈尔王子》、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巴拉基列夫的交响诗《塔玛拉》;居伊的器乐曲《东方曲》为强力集团的代表作。 里亚朵夫、格拉祖诺夫、伊波里托夫·伊凡诺夫、德彪西、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以及莱斯庇基等著名作曲家均受到强力集团的较大影响。强力集团为东欧及世界各国近现代民族乐派的开端,对俄国和世界各国的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马蒂农《Hi-Fi芭蕾音乐》
马蒂农《Hi-Fi芭蕾音乐》
这张专辑是指挥大师马蒂农分别与以色列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马斯耐、梅耶贝尔、圣-桑、肖斯塔科维奇的芭蕾音乐。 马斯耐的芭蕾组曲《熙德》毫无疑问是专辑中最为杰出的,虽然后来弗雷莫和马里纳录制的版本也很好,但缺少马蒂农这样的电闪雷鸣般的跃动感,以色列爱乐乐团与弗雷莫的伯明翰市政厅管弦乐团和马里纳的伦敦交响乐团相比都不占优势,但是马蒂农施加在乐团身上的强大压力,在第一个和弦上就表现得很明白。曲子和曲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曲终了的时候,听众会很自然地期待下一次乐队如夜空中焰火般辉煌的绽放。马蒂农还善于将这种压力和让乐队成员自由发挥结合起来,他让以色列乐团得到只有法国乐团才有的那种滋润而飘逸的管乐部,可见他决不是等闲之辈。 马斯耐《熙德》是根据法国大剧作家高乃依的著名悲剧而作的四幕歌剧,表现西班牙民族英雄罗德里戈率众抗击摩尔人的历史传说, 而主要剧情则是爱情与复仇义务的古老冲突.整出歌剧如今不常上演了,但剧中的芭蕾音乐,尤其是第二幕的布尔戈斯广场上的六段舞曲,相当动听,令人难忘,因此作者又加上一首晨曲,编成这套一共是七段的音乐会组曲:1、卡斯蒂里亚舞曲 2、安达卢西亚舞曲 3、阿拉贡舞曲 4、晨曲 5、卡塔兰舞曲 6、马德里舞曲 7、那瓦拉舞曲。 马斯耐的音乐通常都艳丽、柔美,被乐评家认为是很女性化的,但在《熙德》的芭蕾音乐中,却也有的是阳刚和火辣。
--
20
李帕蒂《钢琴大师》
李帕蒂《钢琴大师》
迪努·李帕蒂是最神秘的钢琴家之一,尽管自他英年早逝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但大部分的钢琴文献不比印在他那些经常再版、值得称颂的唱片上能知道得更多。在经典的大部头《伟大的钢琴家》中他只是被附带一提。哈罗德.G.勋伯格仅仅评论道:“1950年33岁的他的离去,世人失去了一个将会成为世纪主要人物之一的钢琴家。”这样的评论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他去世前,李帕蒂已经被高度评价为最伟大的钢琴家和音乐家之一而令音乐会舞台增辉。 他的独奏曲目编排也同样的大胆且丰富多彩。他在一场独奏会中演奏了巴赫的四首前奏曲和赋格,贝多芬的华尔斯坦奏鸣曲,舒曼的交响练习曲以及拉威尔的Tombeau de Couperin。1947年的一场肖邦独奏会更是一次对作曲家作品的大概括:6首前奏曲、3首练习曲、奏鸣曲op.58、叙事曲op.52、马祖卡op.50 No.3、谐谑曲op.20、夜曲op.27第二、圆舞曲op.34第一和波罗乃兹op.22。在其他时候,他的独奏会集中在一个大规模作品里,譬如华尔斯坦、肖邦B小调奏鸣曲或者交响练习曲,剩下的曲目则是由一些小型作品组成的历史系列,从巴赫经由肖邦、勃拉姆斯、李斯特,直到现代作曲家像德彪西、拉威尔、德·法雅以及埃奈斯库。 他演奏中惊人的清澈和对音乐性探索的诠释,使李帕蒂赢得了那个时代的音乐名人的认可与赞美。钢琴家中诸如巴克豪斯、科尔托,菲舍尔,哈丝姬尔,肯普夫和施纳贝尔都是他的朋友和支持者,同样还有乐坛其它领域的音乐家——安塞美、布朗热、贵诺(Cuenod)、杜卡斯、埃奈斯库、霍格、马克维奇(Markevich)、梅纽因、普朗克、托斯卡尼尼等等……注意到李帕蒂“杰出天赋”的科尔托,称呼他为“钢琴家领域中真正的新发现。”在他去世时写道“没有什么能教给你,事实上只有一样,那就是向你学习。”当弗朗克·马丁第一次听到李帕蒂演奏,他“感到有什么不平常的事情正在发生,我从来没有听到钢琴像这样被弹奏。”普朗克把他描述为一个“神圣之灵的艺术家”霍格则说他“首先是一个音乐家,其次,才是一个钢琴家。”卡拉杨描述他的演奏如同“不再是钢琴的声音,而是最纯粹的音乐。”
19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