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Franck Sonata in A major - 4.Allegretto

00:00
06:24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波利尼《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15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波利尼演奏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此曲。实际上,此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之一。
布列兹《韦伯恩作品全集》
38
这套合辑收录了布列兹指挥的全部韦伯恩作品。韦伯恩是“第二维也纳”中的音色大师,突破并拓展了勋伯格式的序列主义,创作更加倾向于无调性甚至是“无声”,布列兹正是其继承者,在这条先锋之路上越走越远。布列兹对韦伯恩的作品很推崇,对作品中的旋律、和声与对位进行周密思索、分析。布列兹的指挥风格和韦伯恩的作品气质很相配,也继承了一部分韦伯恩的创作理念。这套合辑不仅收入布列兹指挥的管弦乐作品,还有爱默森四重奏、艾马尔、克莱默、齐默尔曼等名家参与录音。布列兹诠释的韦伯恩作品有着清晰的结构,显得极为精致,深含无穷的魅力,这套合辑也是聆听韦伯恩作品的首选。 安东·冯·韦伯恩(Anton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奥地利作曲家,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简洁凝练、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性,成为了近代先锋派音乐发展的标杆。韦伯恩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影响却非常大。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他的音乐来自于心灵深处,以别人无法想像的简洁、浓缩、凝练的音乐特征而著称,在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Klavier示范碟
32
这张专辑是美国发烧独立名厂Klavier Records(发烧友通称老K、大K)的录音精选辑,由世界首席录音大师Bruce Leek制作,它的音乐及音色被音响界评为极品之作。专辑收录了肖邦、斯特拉文斯基、拉威尔、马斯奈、比才等多首经典名曲。 Klavier Records当年凭借着《马斯奈:领袖》(KCD 11007)、《圣桑:动物狂欢节》(KCD 11011)、《圣桑:管风琴交响曲》(KCD 11010)、《比才:C大调交响曲》(KCD11012)这四张专辑,横扫发烧音响唱片市场,也为自己打下一片江山,除获得TAS发烧榜单上的肯定外,只要是Louis Fremaux指挥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肯定是发烧的保证,另外大家都知道Keith.O.Johnson,他为美国Reference Recordings唱片公司录下三十几张发烧片,也替美国Hi-End音响Spectral设计数字线路,后来也转至Klavier公司,录下许多顶级珍贵的录音,况且Klavier公司还有当家录音工程师Bruce Leek(老K的老板,帮Wilson Audio录制Center Stage 舞台正中的那一位),Bruce Leek向来对于录音总是抱持着一个坚持,也就是只使用两支高感度麦克风来收录所要的声音,然后以直刻方式灌录CD。因为 Bruce Leek认为只有这么做才能真实的还原声音真正的面貌,也才可以十足的彰显出音乐家的个人风格。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德沃夏克、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俄裔美国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与明希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德沃夏克、沃尔顿的《大提琴协奏曲》。专辑由金牌录音师Lewis Layton录制,是无与伦比的大提琴HiFi杰作,美国TAS榜100张最佳古典CD榜上名版,香港《CD圣经》推荐:音色最醇厚的大提琴协奏曲录音,Piatigorsky录音已是他的晚年时间,其演奏与早期Columbia/Ormandy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依然可以听到大师的独特气质,优美连绵的发音,录音是大提琴稍微趋前,CD版Hall Effest(堂音)比原版失色,但独奏乐器音色厚度依然有尚佳的可听性,中意大提琴的发烧友必买。 专辑收录两部音乐史上最优美的大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和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向来以低沉迷人的音色为发烧友所喜爱。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优美迷人、色调温暖,向来是大提琴曲中试金石之作。录音中皮亚蒂戈尔斯基以其诠释浪漫派作品的深厚功力,将大提琴丰润迷人的音色发挥到极至,被认为是作品与演奏的天合之作。 沃尔顿的协奏曲原本就是写来献给皮亚蒂戈尔斯基的,本专辑收录的也是皮亚蒂戈尔斯基与明希在1957年的首演录音,原汁原味,可谓珍贵绝伦。它似乎生来就是用于考验音响素质的,音场十分惊人。明希的精彩指挥精确而直接,乐曲纯净透明,丰沛的音色听起来极富趣味,并且带着波希米亚民族乡土的诗情。如此黄金搭配再由Lewis Layton操刀录音,再次证明Living Stereo的制作水平已臻登峰造极之境,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美国TAS榜100张最佳古典CD上榜唱片。
30
6
阿格丽奇《法雅、阿尔贝尼兹的作品》
阿格丽奇《法雅、阿尔贝尼兹的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阿格丽奇与巴伦博伊姆指挥的巴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法雅、阿尔贝尼兹的作品。 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作于1905年。此曲是他为数不多的代表作之一。乐曲主题基于西班牙民间音乐,表现该国特有乐器的效果(表现于节奏、调式、装饰音型等方面),法雅认为此曲是一些“交响印象”,音乐特性除喜庆以外也包含忧郁和神秘。全曲分三章:1、在海奈拉里菲宫的花园里,小快板的音乐平静而神秘;2、远处的舞蹈,精确的小快板;3、在科尔多瓦的山区花园里,活跃、快速的音乐比以前更加狂热、粗犷,富于激情与色彩。 阿尔贝尼兹《伊贝利亚》作于1906年,原为钢琴组曲,这张专辑中选用由恩里克·费尔南德斯-阿博斯(Enrique Fernandez-Arbos)改编的钢琴与管弦乐版本。此曲是阿尔贝尼兹晚年心血的结晶,体现着他的艺术颠峰。这部作品运用了西班牙的舞曲节奏并与钢琴技巧相结合。德彪西在评价阿尔贝尼兹时说:“他并没有实在引用民间音乐的主题,但是民间音乐却毫无痕迹地潜入了他的音乐。”当年德彪西最喜欢的是第七曲,他说世上只有极少数作品能与它比美。这套钢琴曲作于德彪西的《意象》与《版画》之后,与德彪西有相似味道,但感觉这套组曲的东方色彩比德彪西还要浓郁。
--
7
柴科夫斯基、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康德拉辛指挥的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大卫王”是音乐爱好者对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爱称。他在小提琴艺术的高峰上统治多年,慷慨地与听众和学生分享他的才华,在技艺、音乐感知、深刻与有说服力的诠释方面。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大部分当代小提琴家都很欣赏他的演奏。有意或无意地,他的苏联同事和下一代音乐家都渴望达到这位伟大演奏者所划定的最高标准,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个人风格的影响。 这张专辑的曲目包括柴科夫斯基和格拉祖诺夫的19世纪俄罗斯的经典小提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都是为著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家利奥波德·奥尔创作的,但都被他拒绝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们一直是全球小提琴曲目宝库的一部分。两部作品都是由苏联国家交响乐团伴奏,该乐团由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朋友和永久合作伙伴,著名指挥家基里尔·康德拉辛指挥。这些唱片于1945-1957年间录制,正值这位伟大音乐家演奏的黄金时期。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5,作于1878年。此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部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部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这部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忧伤小夜曲》作品26,作于1875年。此曲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色彩,既有悲痛的情调,又有甜美的韵味,是通俗演奏会常选的曲目。乐曲为行板,降b小调,后又转为降a小调,3/4拍子。小提琴独奏的主题在G弦上展开,如长吁短叹般甜美而又充满悲情,饱含着抑郁的色彩。 格拉祖诺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82,作于1904年。此曲是他辉煌技巧性的代表作,从中可看到柴科夫斯基的影响。格拉祖诺夫以高超的专业作曲手法加以处理,全曲结构严谨、形式洗练,旋律音调接近俄罗斯民歌。
12
5
沙汉姆、索舍尔《舒伯特二重奏》
沙汉姆、索舍尔《舒伯特二重奏》
这张专辑是沙汉姆和索舍尔合作录制的小提琴与吉他二重奏。里面的选曲很多是十分熟悉的舒伯特著名作品,里面的小提琴占据了绝对主要的地位,吉他只是在旁边轻声的附和,乐器的定位小提琴更接近中间位置。沙哈姆的演奏技巧几近炉火纯青,正如权威评论家所赞誉的,“单就技巧方面而言,沙哈姆丝毫不逊色于海菲茨、帕尔曼这些大师。”在音乐表现上,沙哈姆体现了准确严谨的现代演奏风范,同时融合了丰富多彩、变化自如的表现力,相比起现时期另一位小提琴家克莱默来说,他的演奏更具绅士风度和吸引观众的气质。他在抒情性段落展示出的甜美、亲切的歌唱性具有沁人心脾的美。” 唱片中收录的大多是一些小型的作品,包括脍炙人口的《音乐的瞬间〉、《小夜曲》、《阿佩乔尼》等等,加上极佳的录音效果,让人似乎置身在19世纪维也纳的家庭音乐会之中。专辑中收录的所有曲子可以用优美动听来形容,抒情的气氛始终充斥着整张唱片,而技巧的含量却一点不含糊。在此特别推荐《阿佩乔尼奏鸣曲》,在1823,维也纳著名的吉他制作家斯塔法突发奇想,做出了一把六根弦的大提琴——后世称阿佩或吉他形大提琴。舒伯特见了很感兴趣,特地为这把乐器作了一首奏鸣曲,也就是如今我们听到的《阿佩乔尼奏鸣曲》。过了这么多年,“阿佩乔尼”这种乐器早已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现在的音乐家演奏这首曲子时用的都是大提琴,但这首奏鸣曲的名称还是沿用至今,大多数人也只有因为这首曲子才知道曾经存在过那样的乐器。这首奏鸣曲是舒伯特的唯美之作,将古典主义的优雅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也许是吉他形大提琴本与吉他十分相似,所以改编后小提琴替代钢琴也一点不会感觉生涩,整首乐曲听来琴瑟和谐,互动传神,两位大师的演奏更是把那种如胶似漆的意境融合进了如梦似画的梦幻中。
--
32
霍洛维兹《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协奏曲》
霍洛维兹《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霍洛维兹与托斯卡尼尼率领的NBC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1940年,37岁的霍洛维兹在美国重新开始他的演奏事业,他与岳父,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合作录制了几部协奏曲。这张专辑就是这个时期的录音。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霍洛维兹成名之作。他对此曲令人震惊的演奏让他在20几岁就在世界乐坛获得了极大的声誉。霍洛维兹的演奏气势磅礴、辉煌壮丽,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性。这部作品让大师可以充分地展示其坚强有力的击键。他在公演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过程中,曾有过数次击断琴弦的记录。遗憾的是大师在中年以后就很少再弹奏这部作品,以至他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录音都比较早。较为著名的有1941年的录音室录音和1943年在卡内基音乐厅的现场录音。两次霍洛维兹都是和岳父托斯卡尼尼指挥下的国家广播公司交响乐团(NBC乐团)合作。尽管是单声道的录音,还是可以从中听出大师在第一乐章序曲中惊心动魄的演奏力度,在复三部曲式的第二乐章中清新、恬静的音色表达,以及在奏鸣回旋曲式的第三乐章里充溢的节日般快乐。托斯卡尼尼指挥的乐队也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与霍洛维兹弹奏的钢琴部分起伏对抗、相得益彰。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23,作于1874年,于1875年10月在美国波士顿首演。柴科夫斯基一共写了三部钢琴协奏曲,其中《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唯一被演奏得最多的一部,作品中略含俄国味的主题,以及充满斯拉夫式粗线条和色彩的管弦乐法,正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这部钢琴协奏曲是第一流的钢琴家们竞相演奏的曲目。 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曲是勃拉姆斯一生创作的最后一部钢琴协奏曲,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这部协奏曲的四个乐章,分别展现了四种不同的性格,从激越如火到柔情似水,触及到了各个方面的情感。这部协奏曲具有勃拉姆斯厚重的风格,有大量的和弦,技术艰深,与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并列“世界三大最难钢琴协奏曲”。时至今日,这部作品已列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协奏曲之列,著名钢琴家霍洛维兹甚至认为没有别的钢琴作品比它更伟大了。
20
7
斯托科夫斯基《巴赫·亨德尔·改编作品》
斯托科夫斯基《巴赫·亨德尔·改编作品》
这张专辑包括两个部分:1、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8首改编的巴赫作品,1961年录音;2、斯托科夫斯基指挥RCA胜利交响乐团,演奏亨德尔《皇家焰火音乐》,1974年录音。 斯托科夫斯基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还因为改编非交响曲作品而闻名。他一共有约200首管弦乐改编曲,其中近40首是J.S.巴赫的作品。1920-30年代,斯托科夫斯基改编了许多巴赫的键盘和器乐作品,以及歌曲和康塔塔段落,既有使用大交响乐队的,也有只使用弦乐的。尽管斯托科夫斯基本人也曾指出,巴赫自己就有改编别人(比如维瓦尔第)作品的癖好,但是某些纯粹主义者仍然将这些改编曲视为巴赫原作的仿冒品。 与斯托科夫斯基的年代相比,如今在音乐会或唱片中听到巴赫管风琴作品大多以其原有形式诠释。这些改编曲是否激起了人们对巴赫作品的兴趣还不得而知,但值得一提的是,斯托科夫斯基绝不是唯一一个将巴赫作品交响改编化的人,约翰·巴比罗利、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尤金·奥曼蒂、奥托·克莱姆佩勒、埃里希·莱因斯多夫和马尔科姆·萨根特等指挥家,埃尔加、勋伯格、雷斯皮吉、雷格尔和霍尔斯特等作曲家都曾改编过。 总的说来,如今所有这些改编曲都受到了热烈欢迎,比如雷蒙德·图特尔曾写道:“值得铭记的是,如果没有斯托科夫斯基开启这扇门,许多人就无法进入巴赫的世界……斯托科夫斯基的巴赫是最好的音乐魔法”。但另一方面,前《纽约时报》音乐评论员哈罗德·勋伯格就对它们热情不高,他甚至在其《面对音乐》一书中写道:“偏好斯托科夫斯基的巴赫而不是巴赫原作是错误的。”
20
1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