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声音2008
1.4万

绝对的声音2008

这张专辑收录了古典、抒情、民谣、爵士等十四首乐曲,包括小提琴家瓜塔挑战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原谱的极限;大河之舞歌手、《天使女伶》乐团员琳恩以轻灵的歌声唱出《生命的旋律》;有三十多年演唱功力加持的戴维·慕杨,将王子经典歌曲《紫雨》诠释出另一番风貌;艾迪·希金斯五重奏再次精彩演出摇摆爵士《晨光般轻柔》;民谣天后莎拉现场演唱《我曾经认识你吗?》;来自挪威的时光乐团,唱出小酒馆的伤心情歌《悲伤圆舞曲》等。
节目(14)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波利尼《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198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波利尼与阿巴多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五部钢琴协奏曲。这是1992年12月-1993年1月在德国柏林的现场演奏录音,采用当时先进的4D技术录制,再现钢琴完美音色。波利尼的演绎保持了典雅的古典主义气息,《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音乐圣经》推荐首选版本。 在贝多芬有编号的5首钢琴协奏曲中,第一、第二号明显继承莫扎特与海顿的传统,其艺术表现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平衡中的美,第三号协奏曲中,开始出现贝多芬个性追求的那种戏剧性冲突,钢琴被赋予明显的激情。第四号协奏曲增加了阴柔与阳刚之间的对比,乐队更富动力,钢琴的个性更给予充分的发挥。而第五号协奏曲因为华彩乐段与乐队效果的烘托,使整部作品成为高涨的情绪与豪迈的激情的写照,闪烁着辉煌而又耀目的美。这5首协奏曲,尤其是后3首为浪漫主义协奏曲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克里普斯《1950-1958年录音辑》
42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家约瑟夫·克里普斯与伦敦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1950-1958年间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海顿、门德尔松的著名交响乐作品,以及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 约瑟夫·克里普斯(Josef Krips,1902-1974)奥地利指挥家。以擅长指挥贝多芬和莫扎特作品著称。在家乡维也纳学习音乐,1921年在维也纳民族歌剧院开始其职业生涯。1933-1938年和1945-1950年先后两次担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指挥。1950-1953年和1954-1963年相继担任伦敦交响乐团和布法罗爱乐乐团指挥。1963-1970年担任旧金山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多次到欧美管弦乐团担任客座指挥。 由于受到早年技术条件的限制,约瑟夫·克里普斯留下的录音并不多。一般认为,他的指挥风格相对保守而典雅,其棒下的德奥作品显得原汁原味。
波利尼、阿巴多《诺诺·三部作品》
37
这张专辑收录了意大利当代著名作曲家路易吉·诺诺的三部作品:《波浪的力与光》(为女高音、钢琴、管弦乐与磁带而作)、《平静中的痛苦》(为钢琴、磁带而作)、《智慧的辨证对位》(为磁带而作)。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霍洛维兹《追忆往昔》
霍洛维兹《追忆往昔》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霍洛维兹的演奏精选辑,选自1962-1973年间的录音。曲目包括:舒伯特《即兴曲》、肖邦《圆舞曲》《前奏曲》《马祖卡》、斯卡拉蒂《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音乐瞬间》、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李斯特《安慰曲》、德彪西《前奏曲》、斯克里亚宾《纪念册的一页》《练习曲》、舒曼《童年情景》等。 霍洛维兹的音乐演奏极其富有鲜明的个性,他的音乐是如此的独特,以至于只要聆听过其演奏的人,以后就可以轻易地将他的音乐与其他众多的钢琴演奏家区分开来。霍洛维兹是浪漫派钢琴演奏的最后一个巨人。很多人都会将“浪漫”同“柔美”等同。然而在霍洛维兹面前,他们才会发觉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是多么的想当然。他的演奏会让你豁然明了,原来浪漫的本质是“激情”。霍洛维兹的激情与他的音乐浑然天成。这和很多钢琴演奏者用形体的夸张动作表现出的激动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在大师的晚年,演奏时的动作幅度已经很小。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老人的迟缓,这时的霍洛维茨已经步入举重若轻,举轻如重的化境中去了。 霍洛维兹的琴音是灵动剔透的,但是同时,他有着使他获得“雷神”称号的左手。霍洛维兹一生自始至终都在强调左手的重要性。他不仅不认为左手是演奏中的附属,甚至称呼左手是钢琴演奏中的指挥。音色上,他左手在低音部的独特击键让他演奏的音乐丰满而又极富冲击力,具有很强的音响性。
1.5万18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1)》
这张专辑收录了玛塔·阿格丽奇演奏的代表曲目,包括: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巴赫《第二组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等。 玛塔·阿格丽奇(Martha Argerich)1941年6月5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具有女性钢琴演奏者少见的力道、速度与外放的性情,这让她的演奏风格无法被归为女性钢琴演奏者的派系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阿格丽奇具有像男性钢琴演奏者一样粗壮的手臂、结实的手指,所以可以和注重力量与炫技的男性钢琴演奏者相比较。例如,在弹奏轻柔的乐曲时,她的手指只要平贴于键盘,就可以发出按压到底的音色。而在演奏大型作品时,也可以运用双手敲击出足够的音量。同时,阿格丽奇的演奏也并非一味生猛,特别是在演奏乐思比较丰富的多乐章作品时,她更注重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 从具体的演奏上看,阿格丽奇的突出特点是快,即读谱快、视奏快,拿下一首作品的周期快,以及手指的速度快。例如,弹奏李斯特的奏鸣曲,左手的八个八度,她用不到一秒钟即可弹奏完。在此基础上,她的琴音可以为了求速度、求表情而不用顾及声音是否细腻。 很少有音乐家像钢琴演奏者玛塔·阿格丽奇那样被耀眼光环和神秘面纱同时笼罩。她的光环来自于年轻时的倾城倾国之美,在键盘前无懈可击的技巧。“圣手”一词也许并不能完全恰当地形容玛塔·阿格丽奇,她的特点是狂飙式的奔放激情,像雷鸣闪电般地攫住听众的心。她不但掌握了无懈可击、炉火纯青的惊人技巧,而且气势磅礴,高难度的乐段在她指下宛如等闲,令人难以相信这些力量发自一个身材不过五尺四寸的长发女子。她是一位领导钢琴技巧与美感风格的大师。
1.4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