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登伯格《四部著名小号协奏曲》
3.1万

哈登伯格《四部著名小号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瑞典小号名家哈肯·哈登伯格(Hakan Hardenberger)与马里纳爵士率领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历史上最著名的四部小号协奏曲,包括胡梅尔、黑特尔、约翰·斯塔米茨、海顿的作品,其中对海顿协奏曲的演绎,获得企鹅三星带花最高评价。 小号在诸多铜管乐器中具有非凡的表现力,在巴洛克时期以及古典主义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以小号为主角谱写了不少优秀作品。由胡梅尔、海顿作曲的两首协奏曲,被公认为古典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两部小号与乐队作品。尤其是胡梅尔的《E大调协奏曲》,与大名鼎鼎的海顿《小号协奏曲》相比丝毫不显逊色,充满着古典主义时期特有的明朗、幽默以及优美气质。胡梅尔是与海顿、莫扎特同时期的奥地利作曲家,同时也是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以及音乐教授。正是因为出于对海顿《小号协奏曲》的喜爱,从而在其影响下,胡梅尔于1803年12月8日在莱比锡完成了自己《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不过这首协奏曲后来被人们演奏时,都习惯于提高半个音,由此而变成了E大调。因为这样的话音色可以更明亮,演奏起来也更方便,容易产生好的演出效果。海顿是以当时改进的活塞型小号为基础,写下了自己传世的小号协奏曲。实际上胡梅尔也是这样,因此两部相继问世的作品在篇幅、风格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被誉为古典小号作品中的一对姐妹花。不过胡梅尔的名声显然不如海顿那样显赫,所以他的这部协奏曲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作品沉寂了一百多年后直到1958年才由上世纪另一位优秀的小号独奏家Armando Ghitala进行了首演,并一举以作品本身出色的表现力获得了在古典音乐界应有的重要地位。
节目(1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罗杰斯特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罗杰斯特文斯基分别与苏联文化部交响乐团、莫斯科爱乐乐团、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第二、三、四交响曲》、《哈姆雷特组曲》。 罗杰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estvensky,1931-),俄罗斯著名指挥家。罗杰斯特文斯基是一位拥有着卓越技巧的大师。他在指挥乐队时,能够以一种非常镇静和有条理的精神状态来影响乐队,并且十分善于利用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轻松的幽默感来调动和引导乐队队员,启发他们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对音乐的想象力。 罗杰斯特文斯基的指挥泼辣豪放、才气横溢,具有敏锐的色彩感和柔润的音乐性,善于借助于朝气蓬勃的手法使乐队的音响达到协调与均衡。他的思维敏捷、条理清晰,对新生事物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接受能力,这是他之所以成为一名优秀指挥家的重要因素。
西蒙·黛娜史坦《巴赫·二、三部创意曲》
410
这张专辑是美国钢琴家西蒙·黛娜史坦重返巴赫的怀抱,演奏巴赫键盘作品的基石之作《二、三部创意曲》。这些优美且广为人知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古典乐迷的最爱,透过她的优异诠释,将让巴赫的作品更广为人知。西蒙·黛娜史坦曾表示,记忆中,最早听过的巴赫作品便是《创意曲》。《纽约时报》表示:“在巴赫作品众多如林的诠释中,这是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声音”。《史雷特杂志》称:“她犹如过往的音乐女祭司,如兰道芙斯卡(Wanda Landowska)与海丝(Myra Hess)。”而《时代杂志》则称:她“捕捉到了新鲜与精巧”。 巴赫一共写了30首创意曲,其中,二部创意曲15首、三部创意曲15首。《二部创意曲》是巴赫比较精巧的创作之一,高、低声部各有着不同的节奏和旋律,表达出的却是巧夺天工般的效果,可以把它比喻成知己,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因为互相欣赏、理解走到一起。《三部创意曲》声部的增多对弹奏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但是同时也为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控制力提供了很好的训练材料。由于各乐曲的织体、结构成份的不同,在巴赫笔下对各个声部的处理以及力度和色彩方面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
波利尼《莫扎特·第17、21钢琴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著名钢琴家波利尼演奏莫扎特的第17、21钢琴协奏曲,并亲自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协奏。 《第十七钢琴协奏曲》,G大调,K453,作于1784年4月,6月13日在德普林克的浦雷亚府首演。该曲是莫扎特为他所器重的一位学生芭芭拉·普洛耶所写。乐曲美妙动听,充满发自莫扎特当时心境的愉快、美妙和优雅,或许还有几分体贴。自由而飘忽的慢乐章令人心荡神驰,末乐章的主题用了一个近乎民歌的简单、明朗的曲调,然后是一连串越来越快的变奏,灿烂而热闹。 《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C大调,K467,作于1785年3月9日,1785年3月10日于克鲁克剧场首演,莫扎特主奏。此曲进行曲般雄壮的开曲气氛,以及充满奔腾般诙谐精神的终乐章,还有中间乐章始终优美如歌的行板,都体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妙笔。不仅如此,此曲还充分体现了主奏者的钢琴演奏技巧,但并非纯粹的“炫技之作”,并且以莫扎特独有的那种无可比拟的均衡感,使得听众根本找不出管弦乐与主奏乐器(钢琴)之间不协调的丝毫破绽。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鲁宾斯坦《贝多芬、圣-桑·钢琴协奏曲》
鲁宾斯坦《贝多芬、圣-桑·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钢琴家鲁宾斯坦的演奏录音:1、与多拉蒂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1967年12月7日在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录制;2、与舒瓦兹指挥的BBC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1957年11月27日在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录制;3、独奏维拉-罗伯斯的钢琴套曲《洋娃娃家族》第一部的其中三首作品、肖邦的《练习曲》、《谐谑曲》各一首。 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作品58,作于1805年至1806年间。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钢琴协奏曲形式,开篇即由钢琴独奏出第一主题,并且这是一部异常柔美的协奏曲。 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22,完成于1868年。圣桑的整体音乐风格继承了法国传统音乐的高雅、严谨风格,同时也不缺乏适时的创新。圣桑比较注重对作品内在神韵与情感的追求,因此,我们能够在这首钢琴曲中看到较为规整的结构和优美的旋律线条。《第二钢琴协奏曲》有着十分美妙、清新与优雅的音乐风格。乐曲的音响明朗流畅,能够让欣赏者的精神缓缓放松,愉悦而轻松。圣桑在演奏技法方面也体现出清晰、统一的风格特点,旋律端庄而优美,如同少女的唱歌。《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每个细节都非常感人,可以充分体现出作曲家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协奏曲没有独特的形式,也没有慢速度的中间乐章,取而代之的是活泼生动的谐谑曲。《第二钢琴协奏曲》不仅有高难度的演奏技术,还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这部协奏曲比较注重对演奏部分的烘托,使钢琴与其他乐器合作时,能够产生恢宏大气的音响效果。而且整部作品的布局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圣桑对音乐形式、情感及层次感的注重。 维拉-罗伯斯《洋娃娃家族》钢琴套曲第一部,完成于1918年。此曲描绘的是洋娃娃不同的个性及气质。《洋娃娃家族》第一部“洋娃娃”是三部钢琴套曲中最出色,也是最闻名的一部,其中的第七首《小丑》是钢琴家鲁宾斯坦的保留曲和返场曲。除了这第七首外,其他每首作品都有两个标题,其中一个是做玩具的布料,另一个则是玩具的特征。
183411
20世纪伟大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
这张专辑是奥地利著名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罗马RAI(意大利广播公司)交响乐团、爱乐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华人圈被尊称为“指挥皇帝”。卡拉扬力图将托斯卡尼尼的忠于原谱和富特文格勒的即兴发挥融为一体。他的指挥动作洒脱大方,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又细腻精致。在指挥台上他经常闭目深思,使得乐队各声部之间达到了演奏室内乐般的默契。在他的领导下,柏林爱乐乐团展现出了一种有如金属般的亮色,被誉为卡拉扬“音响”。 卡拉扬最擅长的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奥地利作曲家的作品,如: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另外,对于近现代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尔、西贝柳斯、尼尔森、肖斯塔科维奇,他都有着非常精彩的演绎。卡拉扬对意大利那种直率而又有生气的艺术特别感兴趣,特别是意大利歌剧中那种一往无阻的演唱风格,优美的旋律,使得卡拉扬终身不断地制作和录制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剧名作。 卡拉扬是西贝柳斯音乐的积极推广者,他曾指挥过西贝柳斯除了第三号以外的6首交响曲和音诗。卡拉扬也很喜欢录制民族乐派中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和两位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以及斯美塔纳的作品。在俄罗斯音乐里面,卡拉扬花了很多心思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上面,将这位作曲家的全部交响曲(《曼弗雷德交响曲》除外)、三大芭蕾舞组曲、《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还有《斯拉夫进行曲》都录制过一遍以上。强力集团里面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也很得他的青睐。
3.4万30
努内斯《维瓦尔第·巴松管协奏曲》
努内斯《维瓦尔第·巴松管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巴松管演奏家古斯塔沃·努内斯与托莫·科勒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维瓦尔第的6部《巴松管协奏曲》。 大管又称巴松管,来自意大利文(fagotto)的原意为“一捆柴”,非常形象。大管是木管乐器中的低音乐器,是交响乐队中的重要乐器之一。其高音区音色哀伤痛楚,中音区温和甜美,低音区严峻阴沉,断奏时则具有幽默顽皮的效果。 同样是低音乐器,大提琴有不少独奏场合,相较之下,巴松管似乎多担任乐团陪衬的角色。事实上,专门为巴松管而作的曲目也不在少数,很多音乐家都为巴松管神秘、低沉的音色深深着迷,赋予它在舞台上尽情发挥的机会。但相信很多人可能不会猜到,为巴松管写下最多协奏曲目的,正是以演奏小提琴著名的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维瓦尔第。当今研究维瓦尔第音乐最为深入的英国音乐学者Michael Talbot是这样说的:“如果认为维瓦尔第是最重要的巴松管协奏曲作曲家,绝对是低估了维瓦尔第,因为在这个领域中,几乎不存在其他竞争对手”。 此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因为他为后世留下了39首巴松管协奏曲,在他写下的350首独奏协奏曲作品中,数量仅次于小提琴协奏曲(共230首)。维瓦尔第笔下的巴松管协奏曲不但数量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音乐价值,除了展现丰富的音乐情绪,而且每一首协奏曲都考验着巴松管不同的演奏技巧,架构纯熟,可见维瓦尔第十分喜爱巴松,也对这个木管乐器的特性十分熟稔。 为何维瓦尔第写下了这么多巴松管协奏曲呢?除了维瓦尔第很有可能迷恋巴松管神秘性感、接近人声音域的音色外,根据考证,还有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巴松管的前身——一种英文称为“dulcian”、意大利文称为“dulciana”的低音双簧管乐器,于十七世纪逐渐消失,而现代巴松管的雏形则在17世纪后半德、法开始兴起,并于17世纪、18世纪交界开始传入意大利。向来勇于接受挑战、在音乐事业展现过人精力的维瓦尔第,相信在看到这个新发明的乐器时,一定大感惊奇,便为它写下如此众多的协奏曲。
2.2万19
罗杰·瓦格纳合唱团《精选辑》
罗杰·瓦格纳合唱团《精选辑》
罗杰·瓦格纳合唱团是美国最优秀合唱团,可以把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演唱得非常有特色。 这张精选专辑分为三个部分:福斯特的歌曲、黑人灵歌和世界民谣,像《我的肯塔基故乡》、《噢!苏珊娜》、《故乡的古老民谣》、《美丽的梦中人》、《夏日最后一朵玫瑰》、《家,甜蜜的家》、《丹尼男孩》、《绿袖》等美妙的歌曲尽在其中。 福斯特的歌曲之前听过一些版本,包括著名的罗伯特·肖合唱团的,但最终选择了给人感觉更加丰富的罗杰·瓦格纳合唱团的。就拿《故乡的古老民谣》来说,后者的演唱确实能准确体现一个异乡人的心境,合唱宽广地向远方延展,中间一段男低音独唱,背景伴以合唱的轻声哼鸣,带着沉沉的怀乡之情。还有《美丽的梦中人》,“啊”音引导着梦境,男声合唱与女声哼唱的背景,交替着女声合唱与男声哼唱的背景,一个女声唱出梦中人的醉人歌声…… 黑人灵歌《深深的河流》演唱得非常厚实和宽阔,风格很像是赞美诗,歌中的“河流”指的是约旦河;《有时我感觉自己像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和《无人知晓我所经历的痛苦》的独唱声部分别以女中音和次女高音担任,两位独唱者用的不是美声唱法,而是纯粹黑人灵歌式的民族唱法,在合唱中显得鹤立鸡群,尤其前一首歌曲的女中音低沉的演唱,可以用激情澎湃来形容,在歌声响起的那一刻,会让人想到《汤姆叔叔的小屋》。在这张专辑中,黑人灵歌虽然仅有四首,但却是最精彩的部分。
5.5万23
希拉里·哈恩《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希拉里·哈恩《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大卫·辛曼指挥的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伯恩斯坦《小夜曲》。希拉里·哈恩的演奏,不仅风格刚健、技巧圆熟,更难得的是,她那清新脱俗的提琴音色和音乐性格,她的演奏完全不曾受到不良音乐习惯的沾染,乐思稳健且直观,见解独特并能兼顾传统。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1806年完成。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自古一直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 伯恩斯坦《小夜曲》,副标题“根据柏拉图《会饮篇》为小提琴、弦乐队、竖琴和打击乐器而作”。创作于1954年,题献给美国小提琴家斯坦因的夫人。此曲接近小提琴协奏曲,透过它,我们能清晰了解伯恩斯坦不俗的作曲才华,既使属标题音乐,我也愿意把它作为纯音乐来听,它的确带有描述性,但我感觉其内发源点更多的来自于音乐自身的逻辑,也可以这样说,创作灵感源于柏拉图作品,但音乐的走向更多的得益于纯音乐的律性,语言阐述方式与纯音乐的内发性表达难分难解,也由于结构相对紧凑,律性十足,颇有引人入胜处,听者基本可以脱开柏拉图原作来欣赏,这是不同于理查德·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地方。
4.2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