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伟大钢琴家《鲁宾斯坦(1)》
25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鲁宾斯坦(1)》

这张专辑收录了阿图尔·鲁宾斯坦的演奏录音,包括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鲁宾斯坦天性慷慨,富于冒险精神,堪称当代最佳的西班牙音乐诠释者之一,他那阿尔班尼士“依贝利亚”(Iberia)绝妙无比的演奏更足以荣耀地所钟爱的西班牙,这也刺激斯特拉文斯基将“彼德洛希卡”改编为钢琴曲,阿图尔·鲁宾斯坦也是席玛诺夫斯基《第二钢琴奏鸣曲》与后续许多品的世界首演诠释者:要是没有阿图尔·鲁宾斯坦的大力推广,维拉-罗伯斯(Villa-Lobos)的许多作品恐怕也没有得见天日的机会。虽然如此,在阿图尔·鲁宾斯坦大量的演出录音当中,却独缺完整的“依贝利亚”、“彼德洛希卡”和席玛诺夫斯基的奏鸣曲全集,殊为可惜。 鲁宾斯坦的肖邦演奏也受到他致力于新作品作风的影响。像阿图尔·鲁宾斯坦一样,在其演奏生涯中风格与手法有如此革命性转变的钢琴家,可说是少之又少。为求消弭大众对肖邦音乐有如沙龙花花公子的刻板印象,阿图尔·鲁宾斯坦将一股清新与活力注入其诠释当中,以高尚的情感取代感伤、以力量和高贵取代病态与神经质,并以清晰而明确的音乐线条方向取代含糊的“浪漫”迂回与自我耽溺。刚开始时,阿图尔·鲁宾斯坦这种肖邦风格遭到一阵质疑,其清新之气与高贵风骨被责为冷酷无情,但数年后即转谤为誉,大众一致推崇阿图尔·鲁宾斯坦堪称最伟大的肖邦钢琴家,因为他能在肖邦高卢式的精准与斯拉夫式的热情中求得完美无瑕的平衡。他这种点铁成金的能力得来不易,潜沉的使命感逐渐取代早期的肤浅放荡。他曾大言不惭地告诉一群仰慕者,他演奏的掉音多到可以拼成一首交响曲:由此观之,他早期成功乃肇因于其直截了当的亲和力,而非之后学究式的一本正经,此时他一反其原有个性,生命中较为深沉严肃的一面已展现出来。阿图尔·鲁宾斯坦曾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人说父亲是本可成器的二流钢琴家。因此从四十七岁起他才开始大幅增修演奏曲目,原本的活力依旧,但要增添对细节的注意与对原谱的谨慎态度,为早年的旺盛精力与轻佻所掩盖的从容气度,此时便展露无遗。
节目(31)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图蕾克《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羽管键琴版
--
这张专辑是图蕾克演奏巴赫的几部键盘作品,包括《哥德堡变奏曲》、《意大利风格咏叹调和十个变奏》、《前奏曲和赋格》、《意大利协奏曲》。其中最重头的作品是《哥德堡变奏曲》。 图蕾克是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次数最多(录音有7次之多)、时间最久(超过60年)的演奏家。这个录音版本是她1978年3月在纽约录制的,是第三次完整录音,使用羽管键琴演奏,所有重复段落均未省略。 《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为有“两层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作品详细标注了哪个章节用哪层键盘,全部30段变奏不断在第一和第二层键盘之间来回穿梭交替,也就是说:要求演奏要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晰展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线或音乐动机,因此,不管在演奏中如何带入情趣色彩,都应该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巴赫此作在复调结构上清晰的层次与脉落,从这一点上说,图蕾克自然是杰出的,她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清”,神清则余皆清,语速自佳,她抓住了此作的“主脉”,尤如一棵树、“主干”挺直完好,所有的“分叉”自然井然有序,演奏清晰明辨、语速自如、曲伸适度,经纬分明,所有的构架、层次、情趣色彩都在娓娓道来中,没有隐匿、没有怒张,也没有过度的情感渗入,却充溢着智趣与幻想,可以说这是一版回归原作、减降自我表达、却又给听者广阔暇想空间的演奏。
海飞兹《维厄当、圣-桑、萨拉萨蒂作品》
--
这张专辑收录了海飞兹演奏的六部小提琴作品录音,大都是高难度的炫技曲目。
斯特恩、伊斯托敏《门德尔松·钢琴三重奏》
11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斯特恩、大提琴家罗斯、钢琴家伊斯托敏组成的钢琴三重奏团,演奏门德尔松的两部《钢琴三重奏》。 《d小调第一钢琴三重奏》作品49,完成于1839年,是门德尔松创作巅峰时期的杰作。此曲拥有令人倾心的优美旋律,以及高雅而深刻的意境。钢琴的华丽、小提琴的优雅及大提琴的感伤三者达到了室内乐均衡的要求。舒曼曾称赞其为“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钢琴三重奏”。 《c小调第二钢琴三重奏》作品66,作于1845年,呈献给小提琴家兼指挥家斯博。与《第一三重奏》相比,此曲更具强烈的激情、深邃的思维与创新的技法,其如歌般的旋律悠长而鲜明,在古典结构的和谐均衡之中显露出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艾德温·费雪》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艾德温·费雪》
这张专辑收录了艾德温·费雪的演奏录音,包括巴赫的钢琴作品。以现今的标准来看,费雪演奏的巴赫离现在认为“正确”的标准还太远,不少学院派钢琴家对这些“浪漫主义”的录音都避之唯恐不及。然而,这些贴在费雪身上的“浪漫”标签实在把他的艺术过份单纯化,而且没有点到核心。依照费雪的看法,诠释者的任务是“找出作品原有的特色”,他认为巴赫时期高速发展的演奏技巧在二十世纪已经没落,巴赫乐谱上的动态指示、声音记号或速度标示很少,得全靠演奏者的直觉、学习与自行去揣摩音乐风格。费雪揣摩的方式是全面性研究巴赫的作品,而且不只局限在键盘乐器作品上。 《十二平均律》录音是费雪研究巴赫作品的重要里程碑。这是第一套(多年来也是唯一一套)《十二平均律》全集录音,首次发行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但是它仍然称得上本世纪最优秀的录音之一。在旋律线条与微妙的音色变化上,为这套专辑挑选曲目的布伦德尔认为,选出的这几首前奏曲与赋格是他听过最令人兴奋的演出。在费雪诠释的巴赫里,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个性与色彩,复杂的对位结构明晰,但是又不流于一般钢琴家在诠释巴赫时,完全仰赖敲击键盘的方式以求各声部的结构清楚。费雪尤其重视音质,很少人能弹出如他一般美丽的最弱音乐句。毫无敲击痕迹的圆滑线乐句有着如宗教般自然安详的气息,这种特色在《十二平均律》第一辑的升c小调、降b小调、B大调前奏曲与赋格,还有f小调、升f小调及b小调赋格可以清楚听见。《十二平均律》第二辑的E大调前奏曲与赋格、升c小调前奏曲、降B大调前奏曲及升b小调前奏曲是费雪音色变换的最好范例。甚至在费雪特意夸大风格的乐曲里,最弱音乐句还是经常在音乐里出现,第二辑的d小调前奏曲第十八小节就是最好的例子,突如其来的动态把乐曲带往令人兴奋却又充满张力的境地。
42
40
罗杰·瓦格纳合唱团《精选辑》
罗杰·瓦格纳合唱团《精选辑》
罗杰·瓦格纳合唱团是美国最优秀合唱团,可以把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演唱得非常有特色。 这张精选专辑分为三个部分:福斯特的歌曲、黑人灵歌和世界民谣,像《我的肯塔基故乡》、《噢!苏珊娜》、《故乡的古老民谣》、《美丽的梦中人》、《夏日最后一朵玫瑰》、《家,甜蜜的家》、《丹尼男孩》、《绿袖》等美妙的歌曲尽在其中。 福斯特的歌曲之前听过一些版本,包括著名的罗伯特·肖合唱团的,但最终选择了给人感觉更加丰富的罗杰·瓦格纳合唱团的。就拿《故乡的古老民谣》来说,后者的演唱确实能准确体现一个异乡人的心境,合唱宽广地向远方延展,中间一段男低音独唱,背景伴以合唱的轻声哼鸣,带着沉沉的怀乡之情。还有《美丽的梦中人》,“啊”音引导着梦境,男声合唱与女声哼唱的背景,交替着女声合唱与男声哼唱的背景,一个女声唱出梦中人的醉人歌声…… 黑人灵歌《深深的河流》演唱得非常厚实和宽阔,风格很像是赞美诗,歌中的“河流”指的是约旦河;《有时我感觉自己像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和《无人知晓我所经历的痛苦》的独唱声部分别以女中音和次女高音担任,两位独唱者用的不是美声唱法,而是纯粹黑人灵歌式的民族唱法,在合唱中显得鹤立鸡群,尤其前一首歌曲的女中音低沉的演唱,可以用激情澎湃来形容,在歌声响起的那一刻,会让人想到《汤姆叔叔的小屋》。在这张专辑中,黑人灵歌虽然仅有四首,但却是最精彩的部分。
76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