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五月的微风》
669

克莱斯勒《五月的微风》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莱斯勒演奏的门德尔松《五月的微风》,这是他的拿手曲目。
节目(15)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罗杰斯特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
68
这张专辑是罗杰斯特文斯基分别与苏联文化部交响乐团、莫斯科爱乐乐团、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第二、三、四交响曲》、《哈姆雷特组曲》。 罗杰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estvensky,1931-),俄罗斯著名指挥家。罗杰斯特文斯基是一位拥有着卓越技巧的大师。他在指挥乐队时,能够以一种非常镇静和有条理的精神状态来影响乐队,并且十分善于利用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轻松的幽默感来调动和引导乐队队员,启发他们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对音乐的想象力。 罗杰斯特文斯基的指挥泼辣豪放、才气横溢,具有敏锐的色彩感和柔润的音乐性,善于借助于朝气蓬勃的手法使乐队的音响达到协调与均衡。他的思维敏捷、条理清晰,对新生事物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接受能力,这是他之所以成为一名优秀指挥家的重要因素。
西蒙·黛娜史坦《巴赫·二、三部创意曲》
758
这张专辑是美国钢琴家西蒙·黛娜史坦重返巴赫的怀抱,演奏巴赫键盘作品的基石之作《二、三部创意曲》。这些优美且广为人知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古典乐迷的最爱,透过她的优异诠释,将让巴赫的作品更广为人知。西蒙·黛娜史坦曾表示,记忆中,最早听过的巴赫作品便是《创意曲》。《纽约时报》表示:“在巴赫作品众多如林的诠释中,这是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声音”。《史雷特杂志》称:“她犹如过往的音乐女祭司,如兰道芙斯卡(Wanda Landowska)与海丝(Myra Hess)。”而《时代杂志》则称:她“捕捉到了新鲜与精巧”。 巴赫一共写了30首创意曲,其中,二部创意曲15首、三部创意曲15首。《二部创意曲》是巴赫比较精巧的创作之一,高、低声部各有着不同的节奏和旋律,表达出的却是巧夺天工般的效果,可以把它比喻成知己,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因为互相欣赏、理解走到一起。《三部创意曲》声部的增多对弹奏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但是同时也为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控制力提供了很好的训练材料。由于各乐曲的织体、结构成份的不同,在巴赫笔下对各个声部的处理以及力度和色彩方面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
波利尼《莫扎特·第17、21钢琴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著名钢琴家波利尼演奏莫扎特的第17、21钢琴协奏曲,并亲自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协奏。 《第十七钢琴协奏曲》,G大调,K453,作于1784年4月,6月13日在德普林克的浦雷亚府首演。该曲是莫扎特为他所器重的一位学生芭芭拉·普洛耶所写。乐曲美妙动听,充满发自莫扎特当时心境的愉快、美妙和优雅,或许还有几分体贴。自由而飘忽的慢乐章令人心荡神驰,末乐章的主题用了一个近乎民歌的简单、明朗的曲调,然后是一连串越来越快的变奏,灿烂而热闹。 《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C大调,K467,作于1785年3月9日,1785年3月10日于克鲁克剧场首演,莫扎特主奏。此曲进行曲般雄壮的开曲气氛,以及充满奔腾般诙谐精神的终乐章,还有中间乐章始终优美如歌的行板,都体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妙笔。不仅如此,此曲还充分体现了主奏者的钢琴演奏技巧,但并非纯粹的“炫技之作”,并且以莫扎特独有的那种无可比拟的均衡感,使得听众根本找不出管弦乐与主奏乐器(钢琴)之间不协调的丝毫破绽。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谢霖、海布勒《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2》
谢霖、海布勒《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2》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提琴家谢霖和钢琴家海布勒合作,演奏莫扎特最伟大的几部《小提琴奏鸣曲》。 小提琴奏鸣曲是莫扎特音乐作品中的精华,谢霖和海布勒都是演绎莫扎特的翘楚,谢霖的小提琴声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琴声纤细、质感很强、柔美动情。而海布勒的钢琴弹得纯真端庄,如习习之风扑面而来,又如潺潺流泉随势而走。所谓“维也纳古典风格”,大约就是指的这种情形了。说她的演奏具有使人折服的力量,无非在于那种自然散发的馨香,是任何人学不来的。两位艺术家的清纯演奏风格,使得这个1969、1972年的录音具有了一种难言的魅力。 谢霖Henryk Szeryng(1918-1988),墨西哥藉波兰小提琴家。曾先后从黑斯、弗莱什与蒂博学琴,1933年举行首次独奏会,之后开始全球性的巡回演奏。二战期间,谢霖共为盟军演奏300多场,1946年他第一次到墨西哥演出,就迷上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入墨西哥籍,而且在墨西哥大学音乐系任教。谢霖是最出色的少数几个能真正让小提琴优雅地歌唱的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优雅富有诗意,又兼具对深度的表达。他演奏的布拉姆斯协奏曲与巴赫的协奏曲、《6首独奏奏鸣曲与帕蒂塔》都足以窥见这种极浓厚的艺术底蕴。他演奏的莫扎特的奏鸣曲,也能摸到莫扎特深层那种神秘而又迷人的神髓。 海布勒Ingrid Haebler (1929- ),奥地利女钢琴家。父母为波兰人。11岁在萨尔茨堡公开演奏,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后进维也纳音乐学院、日内瓦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是玛格丽特·隆班上的学生。1952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二等奖,1954年参加慕尼黑国际钢琴比赛和日内瓦舒伯特钢琴比赛,均获一等奖。海布勒的演奏追求一种清新、清纯的效果,追求音色的微妙层次区分与音阶性经过句中颗粒型音色的效果。海布勒好像天生是为演奏莫扎特而出生的,她从小在莫扎特的氛围中长大,她演奏的莫扎特,无论是协奏曲、奏鸣曲还是小品,都被认为是最有味道的莫扎特。她所演奏的舒伯特全套奏鸣曲以及与格吕米奥三重奏团合作的《鳟鱼》,也被认为是最有味道的舒伯特。
1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