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叨叨年糕陪你聊轻话题。大家好,我是本期值班主播——叨叨。
今天的标题是《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这句话出自杜甫的《前出塞九首》,意思是:拉弓时要拉得有力,射箭时要用长箭。强调的是做事情要追求卓越、准备充分、使用最好的工具和方法。
当然,让我记住这句话的,还是万老师。
今天要分享的故事,也和这句话有关。听了万老师的话之后,我果断订阅了 GPT Plus——这是我继购买马江博老师的《政经参考》之后,今年最爽的一笔消费。每个月20美金,就能换来巨大的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习惯了它的存在,边际效益是递减了,但我依旧很快乐。
其实,在那之前,我已经很习惯使用AI工具了,用的最多的就是Deepseek和ChatGPT,特别是在工作的时候。
但老实说,没有那么“爽”。我感觉 Deepseek 的幻觉太严重了——聊一个话题超过 10 个回合,它就开始不同程度地胡诌。当然,这也不全怪 Deepseek,也有元宝的锅——我用的是元宝,模型版本是 Deepseek R1,可能是腾讯把我的上下文阉割了……
所以日常还是ChatGPT用的多,ChatGPT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 OpenAI 的 DeepResearch 功能——我不是产品经理嘛,当时让它帮我做一份国内外主流碳排放管理软件的竞品综述。它做的很好,引用的信息就我验证的范围都是对的,而且没发现幻觉。哪怕第一版有一些不足,但来回对话到第三版的时候就已经直接能用了。我甚至就拿着报告里的结论,向老板建议我们别自己做碳排放软件,哈哈哈。但美中不足,免费版一个月只能用五次。。。日常任务就用 4o 或 o4 mini。可痛点依旧,用着用着,就说你的使用到达了上限,要等。。。
那个时候,可能也是我对AI的期待没有那么高吧,想着这些日常的任务,这些模型肯定足够应付了。
直到,万老师说,o3真的不一样!万老师对o3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他说“给他带来最大冲击的,是OpenAI的o3。它不再只是一个模型,而是一个agent,一个天生会调用各种工具的智能体”“在他第一次用到o3的那一天,再次陷入了存在主义危机”。
万老师还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我们不应该接受自己用的不是最强的模型“,当然,我也不知道这期轻话题播出时最强的模型还是不是它。
(这是来自发布前叨叨的comment:真的已经不是o3了,就openAI自己,就已经有GPT5的thinking模式了,虽然比起o3没有质的飞跃,但人家也没涨价,还是很值,或者说更值了!好了,穿越comment结束,再回到正文吧)
就在我听了万老师这篇文章的第二天,我又被GPT限流了。于是,我突然顿悟了,直接订阅。说来也是“心理账户在作祟。因为我还是在工作中用AI的多,而我现在的公司。。。一言难尽,让我为了工作一个月支付20美金,别说20美金了,20人民币我都觉得亏。但是!!只要把这笔钱归到「个人消费」账户,我就舒适了。这是一笔多么舒适的花费啊,别说 20 美金换来整整一个月的快乐了,就前两天,我就已经玩得不亦乐乎了,只花了 150 块——也就是一顿外食的钱呀。
o3真的不一样。他能记好长好长的历史对话,给出来的回答就是导师级别的。最爽的一点是,我把我和备孕相关的检查结果和我的状况全部喂给它,让它给我进行梳理,帮我解释医生的建议,他给我解释得非常透彻。平时门诊时间宝贵,医生往往不是不想讲,而是讲不细——这些留给 AI 就好。同时,o3 也给我常看的医生做了背书:我找的医生确实靠谱,让我对之后的备孕成功率倍感信心!
我还下了ChatGPT的APP版,现在随口就能用语音问两句。“针灸有没有效果呀?”、“家里的灯要如何改呀?”、“每一餐要怎么吃才能避免胰岛素抵抗啊?”、“我的股票要不要买还是卖啊?”、“稳定币是什么呀?”。立即就能得到非常靠谱的回答。真的就像万老师说的:一旦觉得痒,立马就能挠,不用憋着把自己憋麻木。。一直活跃的好奇心,一直能被满足的好奇心,真的是巨爽!第一周我差点把 Plus 的 o3 额度用超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故事。当然,我更希望大家能毫不犹豫地消费,换来大大的快乐,真的很值!那我们下期再见,拜拜啦~
参考: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