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好声音/冥想/觉知/正念
3.9万

岛屿好声音/冥想/觉知/正念

此专辑为墨心岛屿优秀冥想学员的音频声音,经过学习与沉淀,岛屿的伙伴也想经由声音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份美好,大家共同录制这个专辑。 愿我们的传播带给你生命的无限。
节目(11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墨心岛屿

墨心岛屿

原墨心疗愈。 生活冥想倡导者,每天与你一起冥想。 把冥想融入生活,让冥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关注
岛屿好声音/冥想/觉知/正念
3.9万
此专辑为墨心岛屿优秀冥想学员的音频声音,经过学习与沉淀,岛屿的伙伴也想经由声音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份美好,大家共同录制这个专辑。 愿我们的传播带给你生命的无限。
新年调频2025
8114
这个专辑的练习将会帮助帮助你清空自己的内在,回归自己的内心。 这个专辑分为会有7个主题 1.一元复始|清空 2.往事作尘|放下 3.旭日东升|启程 4.四序更新|循环 5.静宁见春|展开 6.一路繁花|如愿 7.沐光而行|光明
15天爱自己能量疗愈
56.8万
好好爱自己,一切都有可能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伯姆》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尔·伯姆》
这张专辑是奥地利指挥家卡尔·伯姆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乐团。 卡尔·伯姆(Karl Bohm,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奥地利指挥家,二十世纪著名的指挥大师。卡尔·伯姆指挥音乐作品,给人以纯正、端庄、沉稳、深厚的感受,而不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和浮躁的情绪。伯姆的音乐手法是简洁、清爽、有力,排斥了浪漫主义的过度伤感,也不沉溺于放纵的技巧表现,实现了平衡巧妙、音响柔和、节奏稳固的音乐效果。 在音乐内在意义的表现方面,伯姆的方法是不过份地注入感情,不牵强地借助理念和逻辑来表达作品,而是从作品固有的形式中去把握其内在的美;例如在指挥瓦格纳歌剧时,伯姆也不是突出、夸张瓦格纳的激情和虚华的浪漫情感,而是化泛滥为收敛,将纯粹的内在音乐精神凝聚起来,表现出紧张、庄重的美。 卡尔·伯姆是一位对艺术极其认真严肃的指挥家,亦是一位典型的继承维也纳传统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是严谨、端庄、自然、质朴和深邃。伯姆诠释作品时,总是抱着一种客观笃实的态度来研究作品的内容,并力争用一种明确朴素的手法来引导乐队表现出作曲家的意图,从这一点看来,他是一位富于理性的指挥家,而正是这种有着极强控制力的理性,才使他将古朴的维也纳风格保持得那样正统、完好和自然;伯姆的指挥有着异常高雅的意境和气质,人们可以从他指挥演奏的乐曲中感受到一种丰富的艺术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性,总是力求作到朴实、稳重和深厚。 伯姆在20世纪指挥艺术史上,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德奥歌剧和交响乐指挥权威;在歌剧方面,他对莫扎特、贝多芬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有着权威的演释,而这其中又尤以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最为突出——对于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来说,他的演释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这位大作曲家兼大指挥家,不但是伯姆在艺术上的一位恩师,同时也是他的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 伯姆作为交响乐指挥家也有着极为光彩的业绩,他对于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大量交响音乐作品,都有着很有特色的演释。伯姆虽然一生中指挥了大量的作品,然而他却不是一个指挥曲目丰富的指挥家,这种情况是与他本人的个性、气质和精神素质有着很大关系的;他一生基本只指挥德奥作品,对于其它国家的作曲家他几乎是从不过问的,在富于理性的德奥作品中,伯姆却真正找到了适合他个性发展的途径。
1.2万11
基辛《肖邦前奏曲全集、第二奏鸣曲、英雄》
基辛《肖邦前奏曲全集、第二奏鸣曲、英雄》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基辛演奏肖邦的24首《前奏曲》、《第二钢琴奏鸣曲》、《波兰舞曲“英雄”》。这是1999年7月30日-8月1日在德国弗莱堡的电视台录音室录制的,在24首《前奏曲》中,原本音乐中的迷人魅力,相当大程度上被基辛这位天才钢琴家重新创作,整体的流动性也受到关注。《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演绎气势宏大,《波兰舞曲“英雄”》则充满动态与活力,都是基辛最具魅力的诠释。 《前奏曲》作品28,作于1836至1839年间。共24首,按十二平均律的律制方法,从C大调开始到b小调,以不同的24个调写成的,其排列方法为五度循环,即第一首为C大调,第二首为它的关系小调a小调,第三首为C大调的上方五度的G大调,第四首为其关系小调e小调……依此类推,最后有24首乐曲。有人认为由于这24首前奏曲关系紧密,应看作是一部音乐作品,做连续演奏。这24首前奏曲一般以一个短小的乐思为中心而构成,但是乐思并不是只做单纯的反复,也不做技巧的展开,而是按肖邦的感情做惊人的发展,其中有些曲子有着超凡的演奏技巧,绝不是容易演奏的作品。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作于1837年。肖邦在马尧卡岛疗养失败,住在乔治·桑的故乡。舒曼称之为“神秘莫测的,好像脸带嘲弄的笑容的狮身人面像”。这自然不是像海顿或莫扎特奏鸣曲那样“从前好世道”的音乐,这是肖邦独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也是肖邦较为大型的创作里最为强而有力的一部作品。 《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作品53,这首作品的标题为《英雄》,被认为是肖邦作品中的顶峰。库勒千斯基认为,此曲是肖邦从乔治·桑的塔中逃走,听到了穿戴甲胄的祖先的脚步声,看到向着他昂首阔步走来的祖先的雄姿。
924129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尤金·奥曼迪》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尤金·奥曼迪》
这张专辑是匈牙利裔美国籍指挥家尤金·奥曼迪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尤金·奥曼迪(Eugene Ormandy,1899年11月18日-1985年3月12日)匈牙利裔美国籍指挥家。奥曼迪的指挥是建立在尊重古典传统和坚实浑厚而又细腻的演奏风格之上的,他的音乐既不飞扬浮躁,亦不畏首畏尾。尤其是指挥俄国作曲家的作品时,更是感人肺腑。 奥曼迪这位本世纪著名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指挥大师,从1936年开始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时起,一直到1980年因年龄和健康原因卸去该团常任指挥职务而退居二线时为止,整整和这个伟大的乐团合作了44年,而且在这奇迹般的44年里,奥曼迪既不像伯姆那样中间有过间断,也不像卡拉扬那样同时担任好几个乐团和歌剧院的常任指挥,他与费城交响乐团朝夕相处、紧密相连,从没有离开过一步,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全都投在了费城交响乐团身上,为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乐团,在半个世纪中始终保持着少有的顶尖级乐团的水平,做出了无人可以取代的贡献。奥曼迪经过44年的执著奋斗,将费城交响乐团的声望提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高度,使那无比迷人的“费城——奥曼迪之声”响彻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中。 奥曼迪的主要指挥风格是纯朴、精致、细腻和富有光彩,他对于精美润泽的音色和感情丰富的歌唱性,都有着敏感的要求和内在的体验。从指挥曲目上看,他是一位“广博性”的指挥家,但再从中仔细地观察一番,便能够体会到他对俄国作品的偏爱,在这些出色的俄国作品中,他找到一种能够与他内心感情进行直接交流的东西。一般来说,他对于柴科夫斯基、鲍罗丁、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作品,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精辟的演释。他指挥的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曲,以无懈可击的艺术魔力,强烈地震憾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再一次感到了他那永恒的精神与崇高的品德。
806712
巴赫 十二平均律(席夫)
巴赫 十二平均律(席夫)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集是其所有赋格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乐界公认的最高级钢琴材料,被誉为音乐中的"旧约shengjing",它是一部键盘音乐巨作,分为两集,共48首前奏曲和赋格曲,各自具有独立的特性,分别以24个小调写成。是优美绝伦的键盘乐抒情曲集,旋律线条流畅,情绪的流露平稳而含蓄。   席夫不愧为巴赫作品是为权威的诠释者,他的诠释极为中肯,端庄而清丽,却没有书卷气,让这部不可不听的伟大作品增色不少。与其说席夫是在弹巴赫的音乐,倒不如说他是在唱巴赫的音乐。他那明晰而微妙的音色变化,宛如语言的抑扬顿挫,将音乐的快、弱、强、慢都赋予了如歌般的圆润线条,彷佛音乐也能跟着节拍呼吸、喘息。聆听他的诠释绝对不会感觉到一丝的压力,他总是能够流畅而舒缓地向听者倾诉着音乐内在的本质,让乐句如此自然而生动的自指尖倾囊而出,没有过于作做的装饰与凿痕,就像是用言语和听者相互沟通与对话一般。 “因为它实在很美,很多冥想性,有时又很令人激动不安,反正我只当爱乐者,更愿意将巴赫的平均律看作是优美绝伦的键盘乐抒情曲集-当然是巴赫式的而非舒曼式的抒情,线条流畅,情绪的流露平稳而含蓄。更多地是寄情于冥想,寄托于思绪指向冥冥之中,这便有了超然之美,纯净和清澈。这也是在说席夫的诠释:端庄、清丽,却没有书卷气。巴赫没有指明用何种乐器演奏这部作品,现今的演奏和唱片录音,多数是用钢琴。”(此小段摘自李杭育的唱片经典第14页). 此版本是席夫年青时在Decca的录音,另一个版本是席夫在晚年在ECM又录了一次巴赫的平均律,拿London满银圈 头版的4CD 用专业的设备转高品质的WAV上传分享人世间钢琴篇中留下的最高级别的芬芳,感恩存在的一切!
6.5万7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克拉拉·哈丝姬尔》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克拉拉·哈丝姬尔》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拉拉·哈丝姬尔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的五部《钢琴协奏曲》。哈丝姬尔的名字将永远与莫扎特连在一起。不过,如果说哈丝姬尔从二十世纪上半叶就有“莫扎特专家”的地位是不妥当的。直到1960年代,莫扎特的作品对爱乐者与音乐家而言,都还不全然是钢琴的标准曲目。在早期的录音的曲目里,莫扎特二十多首钢琴协奏曲以第二十、二十四号这两首最受青睐,而奏鸣曲、变奏曲与钢琴小品的录音只有一点点(如:八与十一号钢琴奏鸣曲、D小调幻想曲与动听的C大调变奏曲)。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萨尔兹堡音乐节的听众才有机会聆听几乎和“首演”没什么两样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而这一切都感谢生意人的头脑以及音乐学者、教师与萨尔兹堡音乐院合奏团创办人,也就是著名的指挥贝尔纳德·包加特纳。包加特纳发掘了莫扎特早期交响曲、嬉游曲、组曲、小夜曲与舞曲里的活力与才气,并在萨尔兹堡的音乐会里演奏。也是经由包加特纳一曲又一曲的推广,群众才会注意到莫扎特这些钢琴协奏曲,这些作品也才不至于被演奏者遗忘。 在与包加特纳合作的莫扎特协奏曲录音里,可以听到哈丝姬尔是个有洞察力、全心奉献给音乐的音乐家。她每天的职责、她的才能智慧与技巧都是为了发掘这个还不为人知的莫扎特。在音乐生涯最后的十或十二年里,哈丝姬尔的身体已经没有办法让她完成协奏曲全集与两首回旋曲(K.382和K.386)的录音。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可能有人会怀疑这是因为哈丝姬尔对录制全集不感兴趣的缘故。在她与保罗·沙却、包加特纳、弗利克赛克与马克维契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即使健康状况对音乐不无影响,但是却全然的呈现音乐内在精神。哈丝姬尔的诠释不以奇巧取胜,能在不知不觉里忠于作品并探触到作品的深处,以声音、和声、作品结构及作曲家的意念来传递迷人的美感。当哈丝姬尔的琴声在乐团导奏后出现时,她的音乐语言就像说话般的自然,直入她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与诠释方法核心,随着音乐的情感波动,让人觉得似乎再也不可能有第二种诠释方法。
4.2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