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Scarlatti Sonata in E major K380

00:00
04:17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旺德《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浪漫”》
---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1976年12月10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的第二版,是布鲁克纳1878-1880年间修订而成的。 旺德的演绎为《第四交响曲》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他追求音色的清澈响亮,使音乐仿佛在雨后的明净空气中展现平常无法察觉的细节。这种表现方式不仅突出了作品的美感,也体现了旺德对音乐流动性的高度重视。他不会过分强调音乐中的突强,而是注重整体的流畅性和内在张力,使得音乐既充满力量又不失细腻。 旺德的这个录音版本是无与伦比的经典演绎,展现了他对布鲁克纳音乐结构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在第一乐章的复杂对位法和第四乐章的宏伟气势上,他的分析井井有条,节奏掌控精准,使得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平淡之中见精深”的境界。这不仅是他个人艺术生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布鲁克纳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名盘。这部作品通过旺德的演绎,将布鲁克纳音乐的精神内核与现代演奏技术完美结合,成为后世许多指挥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旺德《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
8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三交响曲》,1981年1月5-17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的第三版,是布鲁克纳1889年进行重要修订而成的。 旺德的演绎注重对布鲁克纳音乐中复杂情感的表达。他通过精准的节奏控制和丰富的动态变化,将布鲁克纳作品中的神秘、庄严与激动的情感层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第一乐章中,他通过缓慢而庄严的节奏推进,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而在第二乐章中,他则通过轻快的旋律和生动的节奏变化,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 旺德还特别注重对布鲁克纳音乐中复调技法的处理。在慢乐章中,他通过清晰的线条和层次分明的音响效果,展现了作品中复杂的复调结构和丰富的和声色彩。这种处理方式不仅突出了作品的戏剧性,也使其更加贴近布鲁克纳本人的艺术追求。 旺德的这个录音版本被认为是其艺术巅峰之作之一。他的演绎风格内敛质朴,但又不失激情与力量。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他的录音成为许多布鲁克纳爱好者心中的经典。
旺德《布鲁克纳·第二交响曲》
125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二交响曲》,1981年12月1-5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二交响曲》的1877年版,是布鲁克纳1877年间在维也纳大幅度修订而成的。 旺德对这部作品的演绎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结构的清晰呈现。他通过精准的节奏控制和丰富的音色层次,将布鲁克纳音乐中的复杂情感和戏剧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第一乐章中,他通过弦乐与木管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有张力的氛围;在第三乐章中,他则通过快速的节奏和强烈的动态对比,展现出斯克罗尔舞曲的活力与激情。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谢霖、海布勒《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2》
谢霖、海布勒《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2》
这张专辑是著名小提琴家谢霖和钢琴家海布勒合作,演奏莫扎特最伟大的几部《小提琴奏鸣曲》。 小提琴奏鸣曲是莫扎特音乐作品中的精华,谢霖和海布勒都是演绎莫扎特的翘楚,谢霖的小提琴声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琴声纤细、质感很强、柔美动情。而海布勒的钢琴弹得纯真端庄,如习习之风扑面而来,又如潺潺流泉随势而走。所谓“维也纳古典风格”,大约就是指的这种情形了。说她的演奏具有使人折服的力量,无非在于那种自然散发的馨香,是任何人学不来的。两位艺术家的清纯演奏风格,使得这个1969、1972年的录音具有了一种难言的魅力。 谢霖Henryk Szeryng(1918-1988),墨西哥藉波兰小提琴家。曾先后从黑斯、弗莱什与蒂博学琴,1933年举行首次独奏会,之后开始全球性的巡回演奏。二战期间,谢霖共为盟军演奏300多场,1946年他第一次到墨西哥演出,就迷上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入墨西哥籍,而且在墨西哥大学音乐系任教。谢霖是最出色的少数几个能真正让小提琴优雅地歌唱的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优雅富有诗意,又兼具对深度的表达。他演奏的布拉姆斯协奏曲与巴赫的协奏曲、《6首独奏奏鸣曲与帕蒂塔》都足以窥见这种极浓厚的艺术底蕴。他演奏的莫扎特的奏鸣曲,也能摸到莫扎特深层那种神秘而又迷人的神髓。 海布勒Ingrid Haebler (1929- ),奥地利女钢琴家。父母为波兰人。11岁在萨尔茨堡公开演奏,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后进维也纳音乐学院、日内瓦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是玛格丽特·隆班上的学生。1952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二等奖,1954年参加慕尼黑国际钢琴比赛和日内瓦舒伯特钢琴比赛,均获一等奖。海布勒的演奏追求一种清新、清纯的效果,追求音色的微妙层次区分与音阶性经过句中颗粒型音色的效果。海布勒好像天生是为演奏莫扎特而出生的,她从小在莫扎特的氛围中长大,她演奏的莫扎特,无论是协奏曲、奏鸣曲还是小品,都被认为是最有味道的莫扎特。她所演奏的舒伯特全套奏鸣曲以及与格吕米奥三重奏团合作的《鳟鱼》,也被认为是最有味道的舒伯特。
1792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肯普夫(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肯普夫(2)》
这张专辑收录了威尔海姆·肯普夫的演奏录音,包括舒伯特、贝多芬、莫扎特、李斯特、巴赫的钢琴作品。 直到现在,乐评界仍然喜欢批评德国钢琴家演奏的肖邦与李斯特。然而,五十多岁的肯普夫不只留下一些有趣而且风格独特的肖邦录音,布伦德尔还认为肯普夫是本世纪最优秀的李斯特演奏者。不过在谈论李斯特之前,还是先谈谈三首维也纳古典作品:舒伯特《第十六钢琴奏鸣曲》D.845、贝多芬《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与莫扎特《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肯普夫有些舒作伯特录音过于讲究细节,但是这首十六号奏鸣曲是肯普夫如何诠释简单小曲最美好的例子,也是布伦德尔最喜爱的肯普夫录音。贝多芬《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可能是个性最像舒伯特的乐曲,两个乐章形成完全对比:第一乐章锋利而且富戏剧性:第二乐章的旋律优美。肯普夫同时表现出这两种特质。在第一乐章里,他以精巧的节奏带给我们生动鲜明而又感性的贝多芬;第二乐章非常美,旋律就像直接从贝多芬耳朵灌注到我们耳里。 布伦德尔认为,肯普夫演奏的莫扎特《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是另一个时期的档案:“现在不这么弹莫扎特了。”现今的演奏家更注意莫扎作品的阴暗面,肯普夫却完全不同。从1990年代看来,肯普夫的莫扎特无忧到令人吃惊,完全不在谱面上添加任东西,但是肯普夫却把莫扎特和声中的魅力自然带出。现今已经没有钢琴家会像肯普夫这样弹奏莫扎特,就连与肯普夫同时期的钢琴家也不会这么做,但是从肯普夫的诠释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莫扎特的音乐是多么高雅、平静、简单与自然。 肯普夫弹奏李斯特是同样简单、美丽而动人。这次的录音在先前发行的时候,布伦德尔曾经为这位还遭受误解的匈牙利大师写过一感人的辩白。布伦德尔认为,李斯特是个高贵而又柔和的人,就像肯普夫所演奏的李斯特作品。李斯特是位不可思议的“钢琴管弦乐家”,而肯普夫从乐谱中了解到李斯特对钢琴音色惊人的见解,以及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演奏技术。肯普夫更结合了观察力、幻想力与熟练的技巧,由衷的弹奏出李斯特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肯普夫知道应该如何拿捏分寸,夸张只会乐曲整体效果减分。
7482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