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林》
66

《风之林》

主播:Lucius
小时候,我常想,如果有一天能把我们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会不会有人和我一样,在风起的日子里怀念童年的夏天?这本《风之林》,是我送给童年的一封信,是我在成年之后,留给自己最后一份温柔的证据。在这部作品里,我讲了八个发小的故事——他们有的名字就叫“风”“林”“夏”“冬”,像四季,也像命运。我们一起追过蝴蝶,一起踩过落叶,一起在下雪的夜晚围炉聊天,那些被时光带走的细节,今天我想一个个讲回来。如果你也曾在某个午后,望着老旧课本发呆;如果你也曾有过不愿说出口的道别;那你一定会在这本书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风之林”。
节目(1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ucius

Lucius

记录一下光阴而已
关注
《风之林新章》
14
我是一个有点奇怪的老师,或许更准确地说,是一位“穿越回来”的老同学。 这章,是我们的开始,也是我再次学会告别的过程。故事从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出发,一群热血的少年、一首首原创的歌、一次次课后的排练与聊天,一点点,将我拉回了自己的童年,也把那段被我藏起来很久的回忆重新唤醒了。 我曾以为自己只是来工作,却没想到,会遇见一群愿意为我站起来的“时光朋友”。那一页页“时光邮局同学录”,是我想要挽留的青春,也是在这一生中,少有的不愿放手的情感。 而这章的结尾,是一次静悄悄的承接。我开始回望三年前,那些和你们不太一样,却也曾陪我走过迷茫的第一届学生。他们让我学会站上讲台,而你们,让我明白,什么叫作“走不动的分别”。 这一章,有我的过去,有你们的现在,也有我们共同的“第二次童年”。耳机还在播放《从前》,月光还照在桌角,而我,也还坐在那盏未熄的灯下,想起你们每一个人。
《风之林》
66
小时候,我常想,如果有一天能把我们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会不会有人和我一样,在风起的日子里怀念童年的夏天?这本《风之林》,是我送给童年的一封信,是我在成年之后,留给自己最后一份温柔的证据。在这部作品里,我讲了八个发小的故事——他们有的名字就叫“风”“林”“夏”“冬”,像四季,也像命运。我们一起追过蝴蝶,一起踩过落叶,一起在下雪的夜晚围炉聊天,那些被时光带走的细节,今天我想一个个讲回来。如果你也曾在某个午后,望着老旧课本发呆;如果你也曾有过不愿说出口的道别;那你一定会在这本书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风之林”。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阿卡多《皮亚佐拉·再会诺尼诺》
阿卡多《皮亚佐拉·再会诺尼诺》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阿卡多与意大利室乐团合作,演奏皮亚佐拉的几部作品。 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Astor Pantaleon Piazzolla,1921年3月11日-1992年7月4日)阿根廷作曲家以及班多纽手风琴独奏家。以全方位系统的古典音乐训练为基础,创造性地融合传统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的作曲风格,将探戈音乐从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乐提升为可以单独在舞台上展示的具有高度艺术性,并能表达深刻哲理的纯音乐形式,并由此创立了“新探戈音乐”乐派,成为阿根廷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及南美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在阿根廷,皮亚佐拉被尊称为“探戈之父”及“阿根廷国宝”。 《再会诺尼诺》作于1959年。此曲是皮亚佐拉为其父所作之挽歌,也是他最著名以及最具风格代表性的曲目之一。原曲以五重奏编制呈现,乐器包含班多钮手风琴、钢琴、小提琴、电吉他以及低音大提琴,现在则被广泛改编为各种不同编制演奏。 皮亚佐拉曾在1980年回忆他在创作这个作品时说道:“当时,我好像被天使包围着,使我写出如此绝妙的音符,我甚至对这一切深感怀疑。”皮亚佐拉至少采用了二十种不同的配器来演奏这首作品,可以说这个作品一直伴随了他的整个一生的演奏生涯。也有人将Adios Nonino直接译作“再见,爸爸”。
29
9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尤金·奥曼迪》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尤金·奥曼迪》
这张专辑是匈牙利裔美国籍指挥家尤金·奥曼迪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尤金·奥曼迪(Eugene Ormandy,1899年11月18日-1985年3月12日)匈牙利裔美国籍指挥家。奥曼迪的指挥是建立在尊重古典传统和坚实浑厚而又细腻的演奏风格之上的,他的音乐既不飞扬浮躁,亦不畏首畏尾。尤其是指挥俄国作曲家的作品时,更是感人肺腑。 奥曼迪这位本世纪著名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指挥大师,从1936年开始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时起,一直到1980年因年龄和健康原因卸去该团常任指挥职务而退居二线时为止,整整和这个伟大的乐团合作了44年,而且在这奇迹般的44年里,奥曼迪既不像伯姆那样中间有过间断,也不像卡拉扬那样同时担任好几个乐团和歌剧院的常任指挥,他与费城交响乐团朝夕相处、紧密相连,从没有离开过一步,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全都投在了费城交响乐团身上,为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乐团,在半个世纪中始终保持着少有的顶尖级乐团的水平,做出了无人可以取代的贡献。奥曼迪经过44年的执著奋斗,将费城交响乐团的声望提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高度,使那无比迷人的“费城——奥曼迪之声”响彻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中。 奥曼迪的主要指挥风格是纯朴、精致、细腻和富有光彩,他对于精美润泽的音色和感情丰富的歌唱性,都有着敏感的要求和内在的体验。从指挥曲目上看,他是一位“广博性”的指挥家,但再从中仔细地观察一番,便能够体会到他对俄国作品的偏爱,在这些出色的俄国作品中,他找到一种能够与他内心感情进行直接交流的东西。一般来说,他对于柴科夫斯基、鲍罗丁、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作品,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精辟的演释。他指挥的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曲,以无懈可击的艺术魔力,强烈地震憾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再一次感到了他那永恒的精神与崇高的品德。
2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