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四季-秋

00:00
16:52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ucius

Lucius

记录一下光阴而已
关注
《风之林新章》
504
我是一个有点奇怪的老师,或许更准确地说,是一位“穿越回来”的老同学。 这章,是我们的开始,也是我再次学会告别的过程。故事从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出发,一群热血的少年、一首首原创的歌、一次次课后的排练与聊天,一点点,将我拉回了自己的童年,也把那段被我藏起来很久的回忆重新唤醒了。 我曾以为自己只是来工作,却没想到,会遇见一群愿意为我站起来的“时光朋友”。那一页页“时光邮局同学录”,是我想要挽留的青春,也是在这一生中,少有的不愿放手的情感。 而这章的结尾,是一次静悄悄的承接。我开始回望三年前,那些和你们不太一样,却也曾陪我走过迷茫的第一届学生。他们让我学会站上讲台,而你们,让我明白,什么叫作“走不动的分别”。 这一章,有我的过去,有你们的现在,也有我们共同的“第二次童年”。耳机还在播放《从前》,月光还照在桌角,而我,也还坐在那盏未熄的灯下,想起你们每一个人。
《风之林》
7778
小时候,我常想,如果有一天能把我们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会不会有人和我一样,在风起的日子里怀念童年的夏天?这本《风之林》,是我送给童年的一封信,是我在成年之后,留给自己最后一份温柔的证据。在这部作品里,我讲了八个发小的故事——他们有的名字就叫“风”“林”“夏”“冬”,像四季,也像命运。我们一起追过蝴蝶,一起踩过落叶,一起在下雪的夜晚围炉聊天,那些被时光带走的细节,今天我想一个个讲回来。如果你也曾在某个午后,望着老旧课本发呆;如果你也曾有过不愿说出口的道别;那你一定会在这本书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风之林”。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盖瑞·卡尔《发烧天碟精选》
盖瑞·卡尔《发烧天碟精选》
被誉为当今最出色的低音大提琴演奏家,盖瑞·卡尔以他的名琴“Amati 1611”演奏最动听的古典小品及通俗曲目。录音邀请到日本知名发烧录音师─高浪初郎,以德律风根真空管拾音器灌录唱片,成音牛筋味十足,层次感出色到甚至可以感觉到每样乐器的定位,有如身历其境的演奏。 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赞誉为居世界领导地位的低音提琴独奏家的盖瑞·卡尔,也是史上第一位将低音提琴独奏作为全职的低音提琴独奏家,其所拥有的由库赛夫斯基遗孀致赠的1611年低音提琴 Amati611 使得他在其音乐生涯上成就无数传奇。 盖瑞·卡尔被誉为全世界一流的低音提琴独奏家,名指挥家里欧波德.史托考夫斯基就曾形容他的演奏技巧已化为神奇,不是一般演奏家能望其项背的。时代杂誌曾讚誉盖瑞·卡尔:在他的双手中,低音提琴能够同时表现出大提琴的丰厚,中提琴的温柔及小提琴的巧。纽约时报也说:他是个拥有特质的音乐家,他能够把听众变成乐迷。伦敦电信日报更指出:盖瑞.卡尔是当代最具音乐巨匠典范的演奏家之一。盖瑞.卡尔不仅演奏技巧卓越,更将低音提琴发展成为超技(Virtuoso)独奏乐器,并尝试各类型音乐,悠游於古典、浪漫、现代乐派中,也常改编其他乐器的作品给低音提琴演奏,甚至还曾录制了一张台湾传统歌谣专辑! 在这张专辑中,盖瑞·卡尔以其精湛的技巧与优美的音色,演奏一些极为动听的古典小品及耳熟能详的通俗曲目,加上日本知名发烧录音师高浪初郎以德律风根真空管拾音器录制,使其琴声更美艳,绝对是张爱乐人或发烧友不能错过,值得收藏的专辑。
13461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拜伦·坚尼斯》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拜伦·坚尼斯》
这张专辑收录了拜伦·坚尼斯的演奏录音,包括巴赫、贝多芬、肖邦、李斯特、舒伯特、勃拉姆斯的钢琴独奏作品。 拜伦·坚尼斯(Byron Janis,1928-)美国钢琴家。坚尼斯追求音色与表情,擅长演奏拉赫玛尼诺夫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 坚尼斯曲目跨及十九到二十世纪初: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李斯特协奏曲,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奏鸣曲、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但他还是对肖邦有着特殊的偏爱。除音乐本身外,坚尼斯本身的气质恐怕比音乐本身更能表达“肖邦”的特性。如同哈洛德·勋伯格所描述:“在舞台上,坚尼斯瘦长、几乎弱不禁风的样子,几乎马上唤起台下女性观众的母性怜爱本能,就像肖邦本人再现一样。等到他弹完一首《夜曲》 ,半数观众都猜想会有位乔治·桑从后台走出来,搀扶着他前往地中海静养。” 坚尼斯形容他和肖邦的关系为“灵魂交感”。坚尼斯阐述道:“肖邦对他的弟子说过许多次‘用你的灵魂去弹奏。’如果你想创造真正伟大的音乐,就必需得这么做。如同现实生活,你付出愈多,得到的回馈也愈多。有人害怕无保留的付出,但是对我来说,只有全心付出才能唤起最高的美感和表现这个世界的神秘。让灵魂充分歌唱是妙不可言的经验。如果技巧真能和自己想象力结合,然后呢,神奇的事就会发生。你可以称它为交感、出神入化、浑然物外……随便你。反正它就是‘音乐’,不再是钢琴、也不再是音乐家:此时音乐的境界早已超越这一切。” 坚尼斯相信他“确实和肖邦有些奇妙的因缘,最早是1955年在诺昂特巧遇阿萝蕾·桑(Aurore Lauth Sand) ,也就是乔治·桑的孙女。接着是他发现了四份肖邦从未发表过的手稿,然后又在法国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中演出肖邦这个角色。”如同霍洛维兹一样,坚尼斯的特点在于优美的歌唱性。如同坚尼斯告诉学生:“你不是钢琴家,而是位歌唱家。当然你学的是这种乐器,但你其实是同时扮演歌唱家和伴奏两个角色。有很多年轻学生觉得怯于去‘唱 ’ 。以前肖邦就建议他的学生,常去听伟大声乐家演唱,你就知道怎么弹钢琴。”
246030
切尔卡斯基《亨德尔、勃拉姆斯、贝尔格》
切尔卡斯基《亨德尔、勃拉姆斯、贝尔格》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切尔卡斯基,演奏亨德尔、勃拉姆斯、贝尔格、普罗科菲耶夫、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 亨德尔《快乐的铁匠》是一首古钢琴曲,是亨德尔所作《古钢琴组曲》第一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乐章,后人改名为《快乐的铁匠》。乐曲由主题及五个变奏组成,被称为“咏叹调”的主题简练纯朴,跳跃却又略显单调的旋律和丁丁当当的节奏,使人联想起铁匠作坊中那种特有的愉悦气氛。 勃拉姆斯《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作品24,作于1861年。此曲在他所创作的变奏曲中最为著名,也是最出色的一首,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贝多芬的《狄里贝亚变奏曲》并称为三大变奏曲。这部作品共有20段变奏曲与赋格,其主题采自亨德尔的古钢琴用的《3首组曲》(作于1733年)中第一首的第二乐章,亨德尔将此记为“歌调”而加上5段变奏。这部变奏曲的20段变奏曲中,第六变奏使用了赋格,第八变奏使用二声部,第十一变奏突出8分音符和16分音符的对立,第十三变奏有葬礼进行曲味道,第十六变奏使用赋格,第十九变奏为西西里舞曲牧歌的感觉,第二十二变奏为弥塞特(MUSETTO)型,第二十五变奏后是结尾赋格曲。前12段变奏都有较强的快板性格,第十三至二十变奏属慢板性质,第二十一变奏以后加强张力,有谐谑性质。另一方面看,第五、第六是小调,艾尔曼认为有森林气息,第七是舞曲性格,第九是间奏曲性格,第十七至第十九为牧歌性质。 贝尔格《钢琴奏鸣曲》作品1,作于1908年。此曲为单乐章,虽然黯淡色调和浪漫主义晚期的忧郁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瓦格纳和马勒的影响,但作品的丰富素材和无比自信无疑是大师手笔。 斯卡尔科塔斯《15首小变奏曲》作于1927年。 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托卡塔》作品11,作于1912年。此曲以其尖锐的和声、钢铁般的节奏、狂野的音响效果以及标志性的敲击性弹奏成为作曲家早期风格的一首重要代表作品。 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8,作于1844年夏天,此曲仍是肖邦与乔治·桑一起在诺安时创作的,献给波尔德伯爵。
1.2万1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