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上 Get Above the Mundane and Prosaic

00:00
29:54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Marcast

Marcast

Keep calm and listen to Marcast.
关注
念念敦煌 Dunhuang Echoes
7.2万
《念念敦煌》是一档专注讨论敦煌艺术与文化的播客节目,由敦煌爱好者 VC 主持/制作。「敦煌」是一个地方,更是一个奇妙而博大的世界,我们沉醉于那些无与伦比的壁画、彩塑、石刻、经文,也被那里发生过的历史、孕育出的精神和文化一次次触动。这里不是艺术科普课堂,而是一个敦煌艺术与文化的声音展厅,更是敦煌爱好者们聚会聊天的客厅。欢迎你和我们一起,在敦煌的悠远世界里,做一个念念不忘的守护人。主播微博:@VividCrystal | 本播客由 Marcast Media 荣誉出品,微博/公众号:@Marcast,合作联系:hello@marcastmedia.com
同居计划 (podcast)
2787
从异地恋到同居,我们发现:同居,不只是住在一起。生活没有剧本,关系需要经营 ——​「同居计划 Not Just Roommates」是一对 couple 的同居生活和成长记录。| 本播客由 Marcast Media 制作出品,微博/公众号/小红书:@Marcast,商务合作联系: hello@marcastmedia.com
Making Marcast
---
一个厂牌、一支团队和一家公司的成长记录 / Keep Calm and Listen to Marcast​ ​ 本节目由播客厂牌 Marcast® 制作出品,也欢迎你订阅收听 Marcast 旗下的其他播客节目。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们:​ - 公众号:@Marcast​ - 小红书:@Marcast​ - 微博:@Marcast​ -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hellomarcast​ - 品牌/商务合作:hello@marcastmedia.com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拉罗查《舒曼钢琴作品》
拉罗查《舒曼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舒曼几部著名的钢琴作品。 《维也纳狂欢节》作品26 ,作于1839年,题献给莫南德·席勒,舒曼认为此曲是“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一份浪漫主义的展品”。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其中的“玩笑”据认为主要是掩饰第一乐章源自“马赛曲”的引语,当时在维也纳是严禁“马赛曲”的(舒曼在后来的三部作品中又引用此曲)。了解内情的人知道,此曲记录了1838年舒曼维也纳之行的观感,舒曼去维也纳时,曾想把他的《新音乐杂志》迁往维也纳出版,但是遭到梅特涅当局的无理拒绝。为了抗议这种压制出版自由的行径,舒曼把当时象征革命的“马赛曲”放到《维也纳狂欢节》中,含沙射影地讽刺梅特涅的倒行逆施,暗示维也纳将掀起推翻梅特涅政权的革命风暴。 《b小调快板》作品8,作于1831年。1831-1832年的整个冬天舒曼都在专心致志于《快板》的创作,起初是作为一首b小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他希望能将全曲献给莫舍勒斯,结果1833年时他只出版了这一个乐章,题献给埃内斯汀·封·弗立肯,是舒曼当时爱上的一位年轻女性,舒曼曾说:“埃内斯汀简直是我童年梦想的化身!”从初稿上可看出《b小调快板》给他带来很大麻烦:他自己后来也说它“除了有好的意图外别无其他可说”。试图将如此狂热的素材组织在一个奏鸣曲式的结构内,舒曼事实上是在试做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想找出完整的东西的意图是很清楚的:在这个离题情节中究竟有多少可追溯到引子,去发现这个情况是很有趣的。在结束时将其激动的b小调起始曲转入宜人的炽热的B大调是非常美的。主题材料被即兴想像的长河带着走而并未真正展开,然而,舒曼在中间部分不定的等音转调肯定产生令人叹为观止的五彩缤纷的颜色。 《升F大调浪漫曲》作品28第二首,作于1839年。为强调开端的中音区和反复简单而又感人的歌曲旋律的重要性,舒曼使用了三行谱表,这可能是为表达对他比利时朋友西莫南·德·席勒的惊异而采纳了他在自己作品中喜用的办法。此曲是以简单的三段体写的,有尾声,类似《为什么》和《梦幻曲》,是简练和干净利落的典范,没有一个音符是多余的。
42751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