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五重奏全集(第二辑)
1371

莫扎特·五重奏全集(第二辑)

莫扎特一共写过六部《弦乐五重奏》,在这套专辑中,除了这六部弦乐五重奏外,还收录了另外几部为弦乐器和别的乐器写的重奏曲。 一提起“弦乐四重奏”,知道的人一定很多,但提到“弦乐五重奏”,知道的人就不一定很多了,其实,“弦乐五重奏”就是在原来“弦乐四重奏”的四件乐器的基础上再加了一件乐器,这件乐器就是中提琴或大提琴,具体是加中提琴或是大提琴则是由作曲家在创作乐曲时根据乐曲的需要而定的,因此,“弦乐五重奏”的乐器编制就有以下两种: 1、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第一中提琴,第二中提琴,大提琴。 2、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第一大提琴,第二大提琴。 格鲁米欧是公认的诠释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权威,由他领导的弦乐四重奏团演绎的这些曲目,音色靓丽、配合默契、技巧娴熟、表现细腻、耐人寻味,是听到过的最好的演绎之一。
节目(2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斯科特·罗斯《斯卡拉蒂·奏鸣曲精选辑》
---
这张专辑是羽管键琴家斯科特·罗斯演奏的斯卡拉蒂《奏鸣曲》。这张专辑是Erato唱片公司在斯科特·罗斯离世后,从他的斯卡拉蒂奏鸣曲全集555首中选出19首最受欢迎、演奏最精彩的曲目结集而成。 斯科特·罗斯(Scott Ross,1951-1989),美国大键琴家,年轻时学习钢琴和管风琴,后前往法国学习大键琴,20岁时回到北美,在加拿大魁北克任教职,同时录制了拉莫键盘作品全集,1983年罗斯放弃教职开始专心录音,其中就包括库普兰键盘作品全集和巴赫平均律这样的巨著,1984年他再返法国,与Erato公司签订了5年合约,这次他完成的是前无古人的录音,斯卡拉蒂的555首奏鸣曲全集,期间罗斯已经得知自己身患绝症,1988在EMI的《歌德堡变奏曲》也成为他最后的著名录音之一。1989年,年仅38岁的罗斯在法国去世。
小号与管风琴《被遗忘的小号》
11
这张专辑是小号演奏家Jonathan Freeman-Attwood、John Wallace与管风琴家Colm Carey合作,演奏赖因贝格尔《双小号与管风琴组曲》、理查·施特劳斯《资产阶级绅士组曲》的三个乐章、埃尔加《第二奏鸣曲》。
李赫特《演奏巴赫作品》
188
这张专辑收录了钢琴家李赫特1991年演奏的巴赫键盘作品录音,包括在意大利以及匈牙利的现场演出和录音室制作。封面为李赫特在瑞士洛桑郊外散步的情景。 李赫特的演奏风格一直是质朴的、厚重的、直指人心的,他的力量如同来自大地一般。听李赫特晚年演奏的巴赫,每个音都是沉稳而干净的、没有半点波动,伟大心灵的伟大演奏。对于那些喜欢巴赫作品的听者来说,这些录音充满了炽热的激情和不可思议的智慧,李赫特是其中的主角,而这些听起来很棒的录音只会增强他的传奇色彩。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朗帕尔《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单簧管协奏曲
朗帕尔《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单簧管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法国长笛大师让-彼埃尔·朗帕尔、竖琴大师莉莉·拉斯金、单簧管大师雅克·朗斯洛与拜耶尔指挥的拜耶尔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协奏曲》、《单簧管协奏曲》。三位演奏家和指挥都是法国人,协奏乐团也是法国乐团,不但演奏技艺惊人,而且带着浓郁的浪漫迷人气质,加上莫扎特作品特有的、无与伦比的悦耳旋律,使这张专辑老少咸宜、人听人爱。 《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作于1778年4月。此曲是莫扎特应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是一部祝贺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动的表情。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乐器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倾诉。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作于1791年。莫扎特对单簧管的喜爱是他的音乐气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第一次听到曼海姆乐队中的单簧管时,只有七岁,当时作为音乐神童在巡回演出。后来,他在伦敦,在巴黎,在重访曼海姆时,一再听到单簧管。单簧管引起的美感的声音,它那灵敏的力度层次,彩虹般的音色幅度,从近乎小号般灿烂的高音到最低音区(所谓的夏卢莫音区)的浓厚音色,使他着迷。在他短短一生的最后几年,他在维也纳同单簧管大师安东-施塔德勒(Anton Stadler,1753-1812,皇室宫廷乐队演奏员,和莫扎特一样,是个共济会员)的友谊使莫扎特对单簧管已很出色的掌握更加深了一步。
21486
切尔卡斯基《亨德尔、勃拉姆斯、贝尔格》
切尔卡斯基《亨德尔、勃拉姆斯、贝尔格》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切尔卡斯基,演奏亨德尔、勃拉姆斯、贝尔格、普罗科菲耶夫、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 亨德尔《快乐的铁匠》是一首古钢琴曲,是亨德尔所作《古钢琴组曲》第一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乐章,后人改名为《快乐的铁匠》。乐曲由主题及五个变奏组成,被称为“咏叹调”的主题简练纯朴,跳跃却又略显单调的旋律和丁丁当当的节奏,使人联想起铁匠作坊中那种特有的愉悦气氛。 勃拉姆斯《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作品24,作于1861年。此曲在他所创作的变奏曲中最为著名,也是最出色的一首,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贝多芬的《狄里贝亚变奏曲》并称为三大变奏曲。这部作品共有20段变奏曲与赋格,其主题采自亨德尔的古钢琴用的《3首组曲》(作于1733年)中第一首的第二乐章,亨德尔将此记为“歌调”而加上5段变奏。这部变奏曲的20段变奏曲中,第六变奏使用了赋格,第八变奏使用二声部,第十一变奏突出8分音符和16分音符的对立,第十三变奏有葬礼进行曲味道,第十六变奏使用赋格,第十九变奏为西西里舞曲牧歌的感觉,第二十二变奏为弥塞特(MUSETTO)型,第二十五变奏后是结尾赋格曲。前12段变奏都有较强的快板性格,第十三至二十变奏属慢板性质,第二十一变奏以后加强张力,有谐谑性质。另一方面看,第五、第六是小调,艾尔曼认为有森林气息,第七是舞曲性格,第九是间奏曲性格,第十七至第十九为牧歌性质。 贝尔格《钢琴奏鸣曲》作品1,作于1908年。此曲为单乐章,虽然黯淡色调和浪漫主义晚期的忧郁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瓦格纳和马勒的影响,但作品的丰富素材和无比自信无疑是大师手笔。 斯卡尔科塔斯《15首小变奏曲》作于1927年。 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托卡塔》作品11,作于1912年。此曲以其尖锐的和声、钢铁般的节奏、狂野的音响效果以及标志性的敲击性弹奏成为作曲家早期风格的一首重要代表作品。 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8,作于1844年夏天,此曲仍是肖邦与乔治·桑一起在诺安时创作的,献给波尔德伯爵。
1.2万16
史蒂芬·伊瑟利斯《战争时期的大提琴》
史蒂芬·伊瑟利斯《战争时期的大提琴》
这张专辑是英国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与华裔加拿大钢琴家史康宁合作,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一百周年而录制的,演奏的作品,由法国、英国和奥地利三个国家的著名作曲家在战争时期创作的大提琴作品组成,包括:德彪西、 布里奇、福雷、韦伯恩,还有四首当时英国士兵所流行的歌曲。100年过去了,战争幸存者都已作古,只留下描绘战争残酷的文学和绘画作品。聆听这张专辑,你会发现音乐也可以给我们启示,提醒我们战争带给全人类大规模的苦难。 曾经有一个叫哈罗德·崔格斯的英国业余大提琴演奏家,他就把自己特制的一把大提琴带到一战战场上,可在前线壕沟中演奏。他的大提琴的琴颈和琴弓可以藏于琴身之内,当然这种大提琴演奏时所发出的声音会稍为柔弱一些。在这张专辑中,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就将他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Marquis de Corberon”换成哈罗德·崔格斯的那把战壕大提琴来演奏的。这真是非常不寻常的演奏,对大提琴家的技艺是极大的考验。 史康宁的钢琴伴奏非常微妙、生动,与大提琴的声音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他们的合作证明每个人都需要美、慰藉和喜悦,即使是在战场上。在音乐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梦想着另一种生活。
2.6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