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凯兰杰利《演奏录音精选辑(1)》
889

米凯兰杰利《演奏录音精选辑(1)》

这套10CD合辑是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演奏录音精选辑(第一辑),收录了他演奏的莫扎特、肖邦、舒曼、贝多芬、勃拉姆斯、德彪西、巴赫、斯卡拉蒂、加卢皮、李斯特、格里格的钢琴作品。录音涵盖的时间很长,从1942年至1990年近半个世纪。 米凯兰杰利的演奏技术接近完美,他总是善于恰到好处地把握音色和多声部层次的控制,有条理地处理整体与细节的关系,追求音色清澄、干净的演奏灵魂。他的演奏既保持了古典乐派的内在与平衡,又注入了浪漫乐派的热情与感染力,充满了强烈的艺术魅力。指挥家切利比达凯总是将米凯兰杰利看作一名志同道合者,而不仅仅是一位称职的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琴声呈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他更像是一位指挥家。”切利比达凯还认为米凯兰杰利是“当今最伟大的艺术家”。
节目(14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旺德《柴科夫斯基·穆索尔斯基》
109
这张专辑收录了旺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两个录音:1、与钢琴家乔治·博列特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1985年11月录制;2、演奏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1982年9月录制。
普罗科菲耶夫诞辰100周年音乐会
27
这张专辑是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指挥苏联文化部交响乐团,携手钢琴家佩特洛夫,1991年1月3日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举行的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诞辰100周年音乐会的现场演奏录音。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对普罗科菲耶夫音乐遗产的致敬,也是对20世纪俄罗斯音乐发展的重要回顾。
布雷哈驰《德彪西、齐玛诺夫斯基钢琴作品》
23
这张专辑是波兰钢琴家拉法尔·布雷哈驰演奏德彪西、齐玛诺夫斯基的钢琴作品。这一次,布雷哈驰演奏了20世纪早期的法国和波兰音乐,将德彪西的印象派作品与布雷哈驰的同胞齐玛诺夫斯基的表现主义作品相结合。布雷哈驰对正在进行的关于德彪西作品是否印象派的音乐学讨论并不真正感兴趣。他更倾向于寻找德彪西这样的印象派作曲家,鉴于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所取得的成就,他从古典主义中借鉴了结构上的优点,并将其发扬光大,他能够把所有这些转化成一种音乐现代主义的语言。这就是为什么布雷哈驰把德彪西称为“颜色之王”。布雷哈驰非常喜爱齐玛诺夫斯基的作品,在这张专辑中他演奏了1905年的《c小调前奏曲和赋格曲》以及1904年的《奏鸣曲》,这是为了纪念齐玛诺夫斯基,同时也向肖邦、德国浪漫主义传统以及斯克里亚宾的遗产致敬。 除了肖邦,齐玛诺夫斯基是波兰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甚至被誉为“现代波兰音乐之父”。十九世纪末开始,波兰文艺界出现了以浪漫主义和民族解放为理念,力求创新的“青年波兰派”,其中,齐玛诺夫斯基就是作曲界的代表人物。一般音乐学者把齐玛诺夫斯基的创作分成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的作品受到肖邦、斯克里亚宾的影响;第二时期则因为常在国外旅行,大量接触德彪西与拉威尔,也成为齐玛诺夫斯基这段时期的主要风格。第三时期则是表现波兰的民族性,齐玛诺夫斯基直接从波兰民间音乐汲取精华,创作出新的生命力,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 波兰钢琴家布雷哈驰录制过两张肖邦作品专辑后,很自然把目标转向齐玛诺夫斯基,以及影响齐马诺夫斯基甚多的德彪西。这是布雷哈驰第一次录制齐玛诺夫斯基的作品,《第一钢琴奏鸣曲》是齐玛诺夫斯基早期的创作,乐曲风格结合了从贝多芬古典乐派到斯克里亚宾的表现手法。 在布雷哈驰心目中,德彪西可说是钢琴音乐的“色彩之王”。谱写于1903年的《版画》共有三首小曲,但是创作构思分别表现中国、西班牙以及法国三个完全不同国家的特色;组曲《为钢琴而做》则是以二十世纪的手法,表现巴洛克时期器乐曲里,最常出现的前奏曲萨拉邦德舞曲与托卡塔。《快乐岛》的灵感来自罗浮宫的名画《航向希提拉岛》,传说中爱神维纳斯居住的地方。 布雷哈驰的演奏具有现代年轻一代音乐家中少见的个性,而且带有优雅、细腻与诗意,并且兼具有庄严气质以及适度的华美,传达出音乐中纯粹的魔力。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吉列尔斯《未发行录音》
吉列尔斯《未发行录音》
这套5CD合辑是钢琴家吉列尔斯1975-1980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五场独奏会的现场录音。这套合辑制作精美、音质优异,曲目涵盖德奥和现当代作品,全部首次发行,极具收藏价值。吉列尔斯的演奏精彩绝妙,其中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和贝多芬《英雄变奏曲》弹得出神入化,五星推荐。 由法国发烧唱片厂牌芳达门塔(Fondamenta)与法国高端音响品牌帝瓦雷(Devialet)合作,在全欧洲发掘湮没在历史角落里的经典现场录音(即所谓“失落的录音”),以帝瓦雷所擅长的最新数字技术让这些模拟录音重现人间。 钢琴作品的深度、真诚和技巧会给听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毫无疑问,吉列尔斯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的独奏会就属于这一类。帝瓦雷公司与他的孙子基里尔·吉尔斯(Kirill Gilels)密切合作,将这些“失落的录音”带回来。这个系列是对这位于1985年离开我们的古典巨匠的不朽致敬。 ========== 埃米尔·吉列尔斯(Emil Gilels,1916年10月19日-1985年10月14日)前苏联钢琴家。吉列尔斯以高超的演奏技巧震惊世界,他那雄健有力的触键创造出现代俄国新乐派,被称为“钢铁般的触键”。他演奏中表现的旺盛的生命力、坚毅的个性,体现了苏联钢琴学派的筋力,1985年10月14日,吉列尔斯在莫斯科去世。
16693
吉泽金《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辑)》
吉泽金《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辑)》
这张4CD专辑是钢琴家吉泽金演奏贝多芬的15部《钢琴奏鸣曲》,1949-1956年在萨尔布吕肯录制,2014年采用24位、96kHz高清格式重新制作,音质提升明显。 吉泽金的演奏具有深入骨髓的气质,有人称之为“拙朴”,和贝多芬音乐的气质如此谙和,所产生出的化学反应,散发出温暖恬静,而又悠然变幻的雾霭,笼罩住我们的感官。贝多芬最早期的奏鸣曲(《悲怆》之前)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要么按照莫扎特、海顿奏鸣曲的演奏手法一样恭谨,要么像愣小子剃光头一样蛮横。而一些老牌大师采取的则是不屑一顾的姿态,纯粹为了全集凑数。而在这版录音中,吉泽金演奏的《第4、5、6、7奏鸣曲》则令人刮目相看,不仅在风格上无懈可击,还赋予了这些音乐最得体、最亲切的表情;音色、分句控制的让人听不出有控制,流畅天成,并有着很贵族化的幽默感,比起一般的“生动”更显得老练。 贝多芬中期的几部著名奏鸣曲版本众多,各人自有偏爱。吉泽金的演奏没有妩媚的旋律雕琢和戏剧性的和声色彩处理,还是自然流畅的 坦白,但是眉眼之中蓄谋已久的风情令人如饮醇茶。吉泽金的这种贵族诗人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靠修炼到不了这个境界的。吉泽金惊人的技术能力在这些最吃功夫的作品中表现的坚如磐石,一点不炫耀,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不给人一点多余的感官刺激但却什么都有了。
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