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Narvaez - Quatro diferencias

00:00
03:11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欣德米特·协奏曲
--
这张专辑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雅沙·霍伦斯坦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与保罗·欣德米特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欣德米特《小提琴协奏曲》。 这是一张著名的上榜天碟,该录音是在1962年于Kingsway Hall由K.Wilkinson操刀录制,Kingsway Hall的独特声学条件配合上Wilkinson的立体声咪树,造就了这张唱片的绝佳的音效,大卫的小提琴音色圆滑流丽,伦敦交响乐团的协奏也具有上佳音色和层次感。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作品46,作于1879至1880年。此曲是布鲁赫的不朽之作,它不像一般德奥作品的艰深严肃,反之还处处洋溢着梦幻般的迷朦与凄美。如果你有一个感性浪漫的灵魂,相信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这首小提琴曲。此曲由小提琴与竖琴主奏,布鲁赫在各乐章里加入古老的苏格兰民谣的旋律,作成了由序奏和四个乐章组成的小提琴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幻想曲。 竖琴在本曲中并非作为华丽的主奏乐器,而只不过当作点缀,表示在管弦乐伴奏中,竖琴较为重要而已。整个乐曲充满了梦幻性,甘甜而优美,有女性化之感,而且作者对于主奏小提琴的技法运用,可以说无懈可击,乐曲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写得十分完美。 听惯一般年轻小提琴家艳丽的音色后,回头再听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你会发现他的音色端庄质朴、真情流露,没有虚浮与媚俗;他的琴声温暖浑厚而又不失纤细,演奏丝丝入扣。在第一乐章里,除了如泣如诉的独奏小提琴之外,装上了弱音器的伴奏弦乐,音色如幻如梦,凄美迷朦得令人心碎。 这张专辑除了演奏精彩之外,录音更是可圈可点,原来它出自K.Wilkinson的手笔!发烧友也许不认识布鲁赫,但不可能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录音师Kenneth Wilkinson。他的录音都展现出一贯宽阔的舞台及空间感,在一套调校得宜的系统上,你将发现音场的深度及阔度破墙而出,非常惊人。此外,他的录音都具有堂皇的音色,乐器间的空气感气息流动,定位历历在目,低频雄浑低潜、富有弹性。
鲁宾斯坦《肖邦·奏鸣曲、幻想曲》
--
这张专辑收录鲁宾斯坦演奏肖邦的两部《钢琴奏鸣曲》和一首《幻想曲》,是个非常出色的版本,获得《日本唱片艺术》的推荐。 鲁宾斯坦向来有“最正宗的肖邦”之美誉,其演奏的肖邦作品就像是古典乐界的一个最佳搭配和优质品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录音的《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中那超卓的美感,“葬礼进行曲”中那杰出的断句和隐隐生辉的美感,以及全曲中优美的钢琴音色。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第三乐章著名的《送葬进行曲》先作于1837年,时肖邦在马尧卡岛疗养失败,住在乔洛·桑的故乡。舒曼称之为“神秘莫测的,好像脸带嘲弄的笑容的狮身人面像”。这自然不是像海顿或莫扎特奏鸣曲那样“从前好世道”的音乐,这是肖邦独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8,作于1844年夏天,这首作品仍是肖邦与乔治·桑一起在诺昂时创作的,献给波尔德伯爵。它也包括4个乐章。 这两首奏鸣曲都有着极高的评价:超卓美感,绽放优美钢琴音色。“钢琴诗人”肖邦一生写了三首钢琴奏鸣曲,其中第二、第三钢琴奏鸣曲为他创作成熟时刻的代表作,而第二钢琴奏鸣曲以第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最为著名。第三钢琴奏鸣曲是规模最庞大的杰作,包含了一位天才所能发挥的天分的极限。 第二首曲子的韵味让人听的尤其清楚。其中第三乐章为最。深沉的慢节奏一下下敲在心上,会觉得自己在葬礼中。但是慢慢的,曲子的基调从纯粹的悲痛走了出来。装饰音增多,音高提升。突然,就觉得不再是葬礼,而是灵魂净化,升华的过程。肖邦的葬礼使用的就是这首曲子。他应该很欣慰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库普曼《巴赫·第1-4号管弦乐组曲》
74
这张专辑是古乐指挥大师汤·库普曼与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巴赫《第1-4管弦乐组曲》。 巴赫为乐队所作的4首组曲,BWV1066-1069,其实应该叫做序曲。这种序曲以歌剧序曲的范例写成,这类歌剧序曲原为路易十四的宫廷制定步态而作,后来成为流行的一种独立乐队作品。因为它与凡尔赛宫有关,人们把这种序曲看成“太阳神”的权力及华贵的象征,它代表着王室的尊严与权力。 巴赫的这一套组曲表达的是至高无上的神的尊严。巴赫生前其实一定不止只创作了这4首组曲,但因巴赫生前不被重视,所以作品散失极多,目前留下的只有这4首。这4首组曲的创作年代,估计前3首作于他在1723年迁居莱比锡之前不久,第4首则作于他迁居莱比锡之后不久。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麦克·慕瑞《巴赫·管风琴作品》
麦克·慕瑞《巴赫·管风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美国首屈一指的管风琴大师麦克·慕瑞在梅休因纪念音乐厅,演奏巴赫的管风琴作品。 在波士顿北部的小城市梅休因,有一座1909年建造的“梅休因纪念音乐厅”,安放着曾经风靡一时的德国瓦尔克公司打造的一架管风琴。这组庞然大物,有6088根音管及84支音栓,既是美国第一台专业演奏级管风琴,也是当时全美最大的管风琴。 在录音中,梅休因纪念音乐厅的丰富堂音晶莹剔透、温润醇厚;管风琴的澎湃低频,好似汹涌的海潮,一阵阵席卷而来,让听者连连赞叹,直呼过瘾。 在巴赫时代,使用“幻想曲”一词,是指想象的自由飞翔,在这样的一首作品里,作曲家将幻想曲与赋格曲结合在一起,在最自由的形式和最严格的形式之间,激起戏剧性的对比。最初,幻想曲是和管风琴与羽管键琴这两种在音乐史上起了非常重要作用的即兴演奏艺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巴赫的幻想曲,能使我们获得到一些巴罗克时期有关即兴演奏风格的感受,巴赫在世时,就曾以他所特有的即兴风格使所有的听众感到惊奇,这种风格中含有奇异,突然的情绪变化,意味深长的抒情,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真正巴罗克式的创造。巴赫本人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大师,对探索键盘上的所有技巧很有兴趣,而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在运用这些技巧时,仅仅把它们当作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手段。
--
5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鲁宾斯坦(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鲁宾斯坦(1)》
这张专辑收录了阿图尔·鲁宾斯坦的演奏录音,包括肖邦的钢琴独奏作品。鲁宾斯坦天性慷慨,富于冒险精神,堪称当代最佳的西班牙音乐诠释者之一,他那阿尔班尼士“依贝利亚”(Iberia)绝妙无比的演奏更足以荣耀地所钟爱的西班牙,这也刺激斯特拉文斯基将“彼德洛希卡”改编为钢琴曲,阿图尔·鲁宾斯坦也是席玛诺夫斯基《第二钢琴奏鸣曲》与后续许多品的世界首演诠释者:要是没有阿图尔·鲁宾斯坦的大力推广,维拉-罗伯斯(Villa-Lobos)的许多作品恐怕也没有得见天日的机会。虽然如此,在阿图尔·鲁宾斯坦大量的演出录音当中,却独缺完整的“依贝利亚”、“彼德洛希卡”和席玛诺夫斯基的奏鸣曲全集,殊为可惜。 鲁宾斯坦的肖邦演奏也受到他致力于新作品作风的影响。像阿图尔·鲁宾斯坦一样,在其演奏生涯中风格与手法有如此革命性转变的钢琴家,可说是少之又少。为求消弭大众对肖邦音乐有如沙龙花花公子的刻板印象,阿图尔·鲁宾斯坦将一股清新与活力注入其诠释当中,以高尚的情感取代感伤、以力量和高贵取代病态与神经质,并以清晰而明确的音乐线条方向取代含糊的“浪漫”迂回与自我耽溺。刚开始时,阿图尔·鲁宾斯坦这种肖邦风格遭到一阵质疑,其清新之气与高贵风骨被责为冷酷无情,但数年后即转谤为誉,大众一致推崇阿图尔·鲁宾斯坦堪称最伟大的肖邦钢琴家,因为他能在肖邦高卢式的精准与斯拉夫式的热情中求得完美无瑕的平衡。他这种点铁成金的能力得来不易,潜沉的使命感逐渐取代早期的肤浅放荡。他曾大言不惭地告诉一群仰慕者,他演奏的掉音多到可以拼成一首交响曲:由此观之,他早期成功乃肇因于其直截了当的亲和力,而非之后学究式的一本正经,此时他一反其原有个性,生命中较为深沉严肃的一面已展现出来。阿图尔·鲁宾斯坦曾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人说父亲是本可成器的二流钢琴家。因此从四十七岁起他才开始大幅增修演奏曲目,原本的活力依旧,但要增添对细节的注意与对原谱的谨慎态度,为早年的旺盛精力与轻佻所掩盖的从容气度,此时便展露无遗。
17
31
加琳·威尔森《贝多芬、舒曼·大提琴作品》
加琳·威尔森《贝多芬、舒曼·大提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荷兰大提琴家加琳·威尔森与钢琴家希尔克·阿文豪斯合作,演奏贝多芬、舒曼的大提琴作品。 贝多芬《C大调第四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02第一首,作于1815年,呈献给艾德蒂伯爵夫人。此曲的结构极其自由,是从头到尾连续演奏的幻想曲风格奏鸣曲。此曲时而表达抑郁、时而表达苦笑、时而又表达幽默,被认为是贝多芬晚期作品的开端。 贝多芬《D大调第五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02第二首,作于1815年。此曲在各乐章中使用的对位、终乐章中使用的赋格手法,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贝多芬五部大提琴奏鸣曲中最出色的一部。 舒曼《三首幻想小品》作品73,作于1849年。此曲是舒曼为数不多的管乐作品之一,原是为A调单簧管与钢琴而作,后被改编为大提琴的演奏版本,足以见其流传度之广。或许是因为舒曼的浪漫主义情怀赋予了这部作品特有的抒情性与歌唱性,使其以与众不同的风格在大提琴的作品序列中独树一帜。舒曼的作品并不以技巧性见长,如歌般的旋律和如诗般的意境才是人们喜爱其音乐的原因。 舒曼《五首民谣小品》作品102,作于1849年。此曲是舒曼为大提琴家格拉包所写的小品集,充满如诗般语调的美感。从标题民谣的字眼可以了解到作品含有民谣的素材。但使用民谣元素并非重点,民谣的字眼,衬托出简单中带有极大情绪起伏,此处的民谣风是舒曼追求纯粹的人性的渴望,以及对1849年爆发战争及政治上的动荡,所展现的一种国家情怀的影射。
--
13
辻井伸行《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练习曲》
辻井伸行《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练习曲》
这张专辑是辻井伸行2009年参加第13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的演奏现场录音,收录了他在比赛最后一轮所弹奏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还有其他赛程中所演奏的《摇篮曲》、12首《练习曲》作品10。担任协奏的是詹姆斯·康伦指挥的沃思堡交响乐团。 比赛结束,当台下响起如雷的掌声后,辻井伸行依照惯例起身向台下回礼,因为眼睛失明的原因,让他鞠躬时的动作看起来有些不自然,但你绝对可以感受到他心灵所保有的单纯。以往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都会为得奖者发行一张比赛中的演奏专辑,但是辻井伸行却是唯一除了比赛专辑之外,还会发行第二张专辑的得奖者。 据媒体访问,辻井伸行说:“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贝多芬、肖邦和德彪西,前两位更是深深打动我的内心”。不同于一般钢琴家可以直接识谱练习,辻井伸行在练习时,必须使用录音带,先请人录下左手和右手的演奏,然后再另外配合一盘录音带,提示谱上的乐句与奏法,同时会请助手在弹奏时尽量避免加入个人的诠释。记住音乐之后,才会开始以两手演奏并且建立自己的诠释观点。如果碰到结构较大的奏鸣曲或是协奏曲,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是家常便饭。但是在练习新曲目的同时,辻井伸行仍旧会固定练习自己的常用曲目。
--
1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