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肖邦叙事/谐谑/即兴等
4.3万

古典音乐--肖邦叙事/谐谑/即兴等

郎朗、齐默尔曼、鲁宾斯坦、加里克·奥尔森、保罗·博尔多尼等
节目(23)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96涛声依旧

96涛声依旧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96涛声依旧
关注
古典音乐--贝多芬《室内乐》
407
贝多芬25首其他乐器重奏曲    贝多芬12首钢琴三重奏    贝多芬16弦乐四重奏 贝多芬5首弦乐三重奏 贝多芬4首弦乐五重奏
古典音乐--贝多芬《奏鸣曲集》
471
本专辑收录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35首,小提琴奏鸣曲10首,大提琴奏鸣曲5首
古典音乐--莫扎特《交响曲全集》
701
莫扎特交响曲48首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拉罗查《蒙波·钢琴作品》
拉罗查《蒙波·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蒙波的钢琴作品,包括:《内心印象》九首、《沉默的音乐》第四册、《歌与舞》四首。 费德里科·蒙波(Federico Mompou,1893年4月16日-1987年6月30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作曲家。他的创作受到印象主义音乐以及埃里克·萨蒂的简约风格影响,十分恬淡安逸,而又带着淡淡的西班牙气质。他不写作大型作品,所作基本上都是钢琴曲、歌曲、吉他曲等小规模作品。由于其独特的风格,蒙波的音乐在20世纪乐坛占有一定的地位,并获得过不少奖项。 蒙波是一个羞涩、说话细声细气和内省的人,这些特点也反映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他从不写作歌剧、协奏曲或交响曲这些大型作品,就连他少数的合唱作品也尽可能的短小精悍。他的作品以艺术歌曲、钢琴小品及吉他小品为主。他的音乐充满了他所钟爱的加泰罗尼亚色彩和印象,风格以精简和优雅为主。其创作还可见萨蒂“简约风格”的影响,省略了调号及小节线,偶尔还会插入傻里傻气的评论,自称为“原始派”。他年轻的时候曾在一家钟铃厂工作,因此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均可见模仿钟声的片断。 蒙波的音乐有淡淡的西班牙风味,有一丝清凉,有一丝安逸和寂静。其旋律并不复杂,可似乎隐藏着无限深邃的东西。聆听蒙波的音乐,或多或少都需要细心的把握和审慎的态度。其钢琴代表作有:《十二首歌与舞》、《肖邦主题变奏曲》、《内心印象》、《儿童场景》等。和罗德里戈等人时代大致相同,蒙波的吉他作品也是相当有名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康波斯特拉娜组曲》。其声乐作品最著名的有六套《儿歌集》、《田园》等。
4.8万15
拜农《1948-1953录音集》
拜农《1948-1953录音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48-1953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普罗米修斯》、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序曲、《浮士德的天谴》、巴托克《钢琴协奏曲》、威廉·派佩尔《第三交响曲》、迪彭布罗克《马西亚斯组曲》、莫扎特《第35交响曲》、舒伯特《魔竖琴》序曲、《第四交响曲》、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软梯》序曲、《赛密拉米德》序曲、《鹊贼》序曲、拉罗《西班牙交响曲》。 爱德华·冯·拜农(Eduard Van Beinum,1901年9月3日-1959年4月13日)荷兰著名指挥家。1931-1938年任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第二指挥,后任门盖尔贝格的副手;1945年门盖尔贝格因二战期间的表现而受罢黜后,他接任为首席指挥,并常在伦敦爱乐乐团任客座;1956-1959年任洛杉矶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拜农的指挥注重传统风格,稳健扎实、自然庄重,追求自然、优雅、浪漫、色彩柔和地对作品进行中性诠释,是一位极具风格的指挥家。 拜农是连接威廉·门格尔贝格强烈的主观性和伯纳德·海廷克多种风格的桥梁。他既不像以前的指挥家一样有大批跟随者,也没有广泛的作品陈列。多亏LP和CD的发明,有一些作品保存下来。如今他的作品存留在CD上的很少。但是这并不能动摇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指挥家的地位。这套合辑也证明了他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拜农是一位非常谦虚的指挥家,而这在指挥界中是罕见的。他经常将自己比喻成为“听众与作曲家之间的桥梁”,尽量避免作品被乐团夸张地理解和表现。他的艺术才能涉及也非常广泛,从巴洛克时代到今天这个时代的音乐。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感觉得到他与著名的指挥大师马勒和布鲁克纳一样出色。如果他也能够活到这样录音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他的作品肯定也能家喻户晓。 这套合辑中的许多演奏是属于保守型的,但演奏效果一点也不令人乏味。柏辽兹被诠释成为爱情的描绘者,拜农对作品每一处变化的情感非常敏感,而且诠释得恰到好处,结尾也清晰而不混乱。巴托克的协奏曲是乐团的保留曲目。拜农是第二位为它录音的指挥(莱纳是第一位),而他的录音因精巧的节奏和幽默感而著名。
1.2万50
约书亚·贝尔《小提琴的浪漫》
约书亚·贝尔《小提琴的浪漫》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与迈克尔·斯特恩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13首唯美抒情、缠绵悱恻的小提琴名曲,包括:普契尼《亲爱的爸爸》(选自歌剧《贾尼·史基基》,电影《窗外有蓝天》主题曲)、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肖邦《升c小调夜曲》(电影《钢琴师》配乐)、圣-桑《天鹅》(选自《动物狂欢节》)、舒伯特《小夜曲》、贝里尼《圣洁的女神》(选自《歌剧《诺尔玛》》)、莫扎特《行板》(选自《第21钢琴协奏曲》)、格鲁克《受佑精灵之舞》(选自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丝》)、鲍罗丁《夜曲》(选自《D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波西米亚民谣曲风)、蒙特威尔第《我也瞄准你》(选自《波佩亚的加冕》)、马斯奈《悲歌》、舒曼《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这些作品大多不是为小提琴而作,是由其他乐曲改编的,但在约书亚·贝尔深情细腻的小提琴演绎下,营造出一种与传统演绎迥然不同的全新感受。 有人将小提琴的声音被比喻为“上帝的口哨声”。有评论家在聆听约书亚·贝尔的演奏时曾经这样说道:“我可以肯定的是上帝的口哨声美丽至极。但是我更愿意与您打赌的是,当约舒亚·贝尔演奏他的斯特拉迪瓦里琴的时候,上帝一定会屏息驻足、倾心倾听足够长的时间。”
1.4万13
库贝利克《莫扎特·第40、41交响曲》
库贝利克《莫扎特·第40、41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指挥家库贝利克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40、41交响曲》。这个1985年的录音有着引人入胜的魅力,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在库贝利克的指挥下展现出非常出众的歌唱性,仿如一个婉转嘹亮的女高音。这也是库贝利克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最后的合作,库贝利克再一次证明了他是一位极具表现力的指挥家,他对莫扎特音乐中对比的范围有真正的理解,对形式和风格有绝对正确的感觉。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K550,完成于1788年。此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思,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从旋律与和声两方面来看,都达到了最高水平。整部作品不用小号和鼓,大概在这种带有强烈宿命色彩、几乎是厌世的作品中小号和鼓确实没有地位吧。尽管如此,音乐却丝毫不使人感到沮丧,四个乐章洋洋洒洒,旋律发人深思,每听一次都能得到新的体会。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K551,作于1788年。此曲是莫扎特三大交响曲的压轴之作,其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也是莫扎特发挥其作曲特色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莫扎特晚年娴熟的作曲技巧。此曲还是均衡对照的典范。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最高的创造神之名,把它作为此曲的别名是十分相称的,但这并非莫扎特本人订的名称,而是后人加上的。
3.8万8
妮寇拉·本内德蒂《巴洛克》
妮寇拉·本内德蒂《巴洛克》
这张专辑是苏格兰裔意大利小提琴家妮寇拉·本内德蒂与本内德蒂巴洛克乐团携手,2020年12月在伦敦录制的。她给专辑起了个简洁明了的名字《巴洛克》。妮寇拉·本内德蒂说:“演奏这些音乐的挑战在于要做到极致,还要有做到极致的勇气。”她表示,在十八世纪的威尼斯、那不勒斯和罗马,热烈、激情和美是世俗和宗教音乐的基石,在那个画家、作曲家和建筑师们把想象力推至极限的年代,巴洛克音乐代表着一种“表达的放纵”。 维瓦尔第写了很多D大调协奏曲,他总是会以一种很明快的方式使用这个调式,妮寇拉·本内德蒂介绍其中一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211》采用了典型的三乐章形式,第二乐章很有亲密氛围,第三乐章则更有追逐感,有很多奔驰的十六分音符,更加轻盈、富于技巧。”在《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386》中,维瓦尔第写了很多装饰音、琶音和模进,包括反复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但第一乐章里距离结束一分钟左右的时候,时间似乎停止了。然后,突然之间,我们闯进了一个最戏剧化、最激烈的音乐与鼓点共同构成的世界,几乎有种流行乐的感觉。” 另一首《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583》,妮寇拉·本内德蒂曾听过意大利小提琴家朱里亚诺.卡米诺拉演奏的录音,她感慨:“我觉得自己无法达到他的水平,但我真的尽力了。我打心底里喜爱这个乐章。它基本上是主题与变奏的形式,但美妙绝伦,犹如来自天使灵魂的声音。” 这张专辑除了展示维瓦尔第的四部小提琴协奏曲,还有另一位作曲家弗朗切斯科·吉米尼亚尼的《大协奏曲》(改编自阿尔坎格罗·科莱里创作的一组主题与变奏曲。“很多学琴的年轻人都很喜欢科莱里的作品,”妮寇拉·本内德蒂说:“但吉米尼亚尼的版本会把你带向科莱里不曾达到的极端,远比原作更为大胆。” 《d小调大协奏曲, H.143 “佛利亚舞曲”》是根据一段历史悠久的低音和弦行进改编的主题与变奏,在低音基础上演奏的西班牙萨拉班德舞曲式,其主题有种非常晦暗的感觉,妮寇拉·本内德蒂难以抑制地称赞道:“吉米尼亚尼在这部作品里触碰了变奏曲的极限,再多走一步,它就无法被称为那段主题的变奏了。”
47881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什肯纳齐》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什肯纳齐》
这张专辑收录了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演奏的录音,包括肖邦、李斯特、拉威尔、舒曼、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专辑收录的肖邦作品正可欣赏阿什肯纳齐年轻时期的奇妙丰采,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对三首中篇练习曲完全掌控的能力与完美的克服曲中艰难技巧部份。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阿什肯纳齐的诠释都应该算是为这些乐曲开启历史新页。以前的钢琴家(其实只需要回想罗森塔尔十足迷人的《降A大调练习曲》)惯于降低乐曲的动态以期仍能保有圆润美丽的音色。阿什肯纳齐在七零年代试着重新以肖邦式的个人观点来诠释李斯特。他在纽约演出李斯特七首超技练习曲就收录在这套专辑中。当年这套录音在听众或乐评界都没有得到好评,因此阿什肯纳齐放弃弹奏完整的十二首练习曲以及向《B小调奏鸣曲》挑战。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有人会认为阿什肯纳齐不缺超凡的技巧,也不乏热情与活力来探索李斯特的作品,或许他唯一欠缺的是碰触到世俗一般人的喜好(例如:《第一号梅菲斯托圆舞曲》中段部份)。李斯特之后的曲子是拉威尔《加斯巴之夜》。在这首曲子里(依我的看法,特别是在),阿什肯纳齐的演出同样无可置疑的具有历史性意义。在我认为,能够拿来当成《加斯巴之夜》评比基准的版本包括吉泽金、米凯兰杰利与富兰梭瓦。阿什肯纳齐的诠释不乏丰富的音色,但是旋律线非常干净。低音声部与黑色浪漫主义色彩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基础,阿什肯纳齐的表现相当完美。无论李斯特还是拉威尔,阿什肯纳齐的表现就像一位杰出的雕塑家,其它诠释者则是壁画家。
6.7万48